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佳人在侧 280、雍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笔趣阁]

    http://.42zw./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铮从矮桌上拿起了那封文书匆匆扫了一眼,??也咧了咧嘴,没再多关注就将文书重又放了回去。

    公孙佳道:“到了雍邑你打算怎么办?”

    元铮眉头微皱,说:“原本我是该北上的,??留梁平一个人在北方我也不放心。赵叔父说的什么‘梁平是陛下的胆子’之类的话可以不必理会,??陛下没了胆子又会由着谁来摆布呢?万乘之尊还是有点气魄的好。”

    他说得很直白了,??赵司翰问题看得很明白,处理问题的时候则上带上了自己的立场与私心。章嶟一个勉强合格的皇帝,在赵司翰眼里是不够的,??那还不如请他“垂拱”。说白了,政事堂要行相权,与君权相抗了。这个时候的政事堂五个人加上一个钟源,真要瞪起眼来,除非公孙佳愿意把京派这些人物理消灭了,否则终是对京派妥协。自从建国起,这治理天下的底子就是人家京派打的。

    那还玩个屁啊?!

    公孙佳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才跑到雍邑来另辟新园自己种白菜,十年、二十年,??能种出两批大白菜来,??自己才算能决定朝局。光有兵权,??只是自保。

    “马上打天下,??终不能马上治天下啊……”公孙佳感慨了一句。

    元铮又很小心谨慎地说:“不过,等他们掰一阵腕子我还是得北上的。”

    公孙佳歪着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戏谑之意很是明显,看得元铮脸上一红,清清嗓子:“才不怕你把我关家里呢。”

    “噗——”

    “干嘛笑啊?”元铮不满了起来。

    记住m.42zw.

    公孙佳笑道:“看你可爱就想笑了。”

    把元铮弄了个满脸通红,生硬地又转回了正事上,??说:“梁平虽然忠勇善战,却目不识丁,好些事儿是在打仗之外的。主将一旦自己不能统筹,就算把彭、单二位都送给他辅助,也带不动他。真要有大仗,我还是不放心的,我想,我过一阵儿还是得北上的……”他声音越说越低。

    “好。”公孙佳一点头。

    元铮“嗯?”的一声看向她,仿佛不太相信她居然一点也不多挽留。

    公孙佳就事论事地说:“确实不能把你关在家里呀,你只管去,后面有我。”

    元铮内心不再忐忑,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坐在公孙佳身边说:“她们都说,调养的时候少看字纸,对眼睛不好。我读给你听。”

    此后一路不断有零星消息从京师传过来,都是与此类似,两边你一拳我一脚,没有大动干戈却也小动作不断。公孙佳统统当成奇闻杂谈来看了,这些东西比钟佑霖临行前塞给她的那一本还有意思。钟佑霖要做个好哥哥,写给妹妹的东西从选材开始就很仔细,哪怕妹妹再都娶妻生子了,钟佑霖还是没改了这个毛病。

    与京城的讯息相比,公孙佳花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处理雍邑的事务。雍邑地处偏北,春耕稍晚,才结束没多久,接下来又要做一些工程的安排等。公孙佳还计划花三到五年,把雍邑的粮仓也给填满,以充军备。不再全国调拨,而是直接截用北方的租赋。

    一桩桩一件件,一路上也没有特别的安闲。好在孩子有同行的乔灵蕙帮忙照看,倒省了她不少的事儿。

    ~~~~~~~~~~~~~~~~

    一路上除了公孙佳,别人都不算辛苦。跟公孙佳出行是一件并不难受的事情,因为她娇气,路上肯定会把一切都准备得妥当,比任何人自己出行都要舒服。跟随公孙佳北上的一些小娘子们没有感受到旅途的辛劳,倒是沿途看了许多不同的景致,感受到了天下之大,这又远非春日踏青到京郊看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所能比拟的。

    更让她们震撼的事情还在后面,在公孙佳有意的挑选之下,无论是寡妇还是未婚她们普遍年纪都不太大,上次章熙率后宫、百官往雍邑的时候她们都还小,有些人根本没见过雍邑。看到了雍邑又受到了一次视觉上的冲击。此时的雍邑与当年又有所不同,城墙更高了一些,周边设施也更完善了些。雍邑是兼作对北方作战的后方枢纽存在的,除了繁华还有整肃,这里的驻军也与京城的面貌有些区别。

    更让她们感到震撼的是,雍邑的官员出城相迎。她们此前从未能够亲临其境围观过这许多的衣冠会拜倒在女人面前,一个不是戴着凤冠而是戴着进贤冠的女人。

    公孙佳看了一眼,打头的是彭犀与余盛等人,一个是她的幕府属官,一个是雍邑的属官,“半套朝廷”没有过来公孙佳很满意。这两拨人就是她的下属,是应该来迎接她的,“半套朝廷”礼仪就略过了,不太符合她韬光养晦的计划。

    她扶着元铮的手下了车,接过手杖,慢慢走到这些人的面前,说:“大家都辛苦了,有劳。回城细聊。”

    小娘子们还没从震撼里回过神来,就又有一部分人被请到车上,跟着公孙佳的车进了行宫。到了行宫,又是另一番的震撼。

    也是这些小娘子们运气不好,才到风华正茂的年纪,这二年净听着京城宫里的破烂事儿去了。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没机会长住宫中见识宫中的混乱,心里已对宫中有了不好的印象,到了行宫一看,一切是那么的安宁肃穆,又是另一番想法了。

    郑须在行宫,也带相迎,他极有分寸地在宫门内等着公孙佳,丝毫不落人话柄。与他一道的,就是“半套朝廷”,“半套朝廷”本来就应该在这儿办公,也是合情合理。公孙佳回到雍邑之后从自己的属官,到行宫上下,再到“半套朝廷”见无一不妥贴,心里可比在京城舒坦多了。

    她很高兴,先与他们说了一些陛下安好,让我向大家问好之类的话,待这些人叩谢完毕,先将内宫女官移交给郑须安排。郑须道:“交给老朽吧,放心。”然后公孙佳再与“半套朝廷”到行宫的那个政事堂里,与大家见个面。

    也不谈太多政事,她已经很累了,却是说等会儿补办个满月宴,请大家吃酒。

    雍邑的人都知道她生了个女儿,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为她惋惜。不过看她还挺开心的样子,虽然摸不前着头脑,却也都笑着道恭喜,心里想的却是:这以后怎么办呢?您接着生?

    公孙佳心道:我把单先生带过来是干嘛来了?就是敲你们的脑子的!傻了吧?

    所有这些人里,只有余盛是非常的开心!他自打城外见到公孙佳就想见表妹了,硬捱着跟进了宫里,听说了这个,一声欢呼叫了半个音,差点没跳起来。公孙佳说:“余盛,你那是什么样子?议事的时候要是这样,我罚你半个月的俸禄!”

    余盛才不在乎呢,他虽然不是大富却也不缺半个月的饷,何况小姨妈还会补贴他零花钱。他乖巧地应声,一副开心的样子,惹得同僚觉得他傻。公孙佳道:“那就先散了吧。晚间咱们吃酒。”

    她与余盛没有同行,李存中凑到余盛身边,低声说:“你这么乐干嘛?是个小娘子哎,以后……”

    余盛不乐意听了,声音还挺大:“以后也很厉害的!那是我表妹哎!我阿姨生的,能有错?”

    不但李存中,旁的人听了也觉得“是哦,我们为当朝丞相操的什么心?”都琢磨着怎么送礼、吃酒了。

    余盛见自己“辩才无双”也高兴地回家了,他娘回来了!

    ~~~~~~~~~~~~~

    乔灵蕙一路回来,虽然旅途劳累,心情却是非常的好。她一家、弟弟一家、妹妹一家都在雍邑,可算是一家团聚了。

    拧着余盛的大脸,看他哀叫讨饶,心情就更好了!笑着笑着,她忽地想起了一件事。余盛从她的手底下滑了出来,奇怪地问道:“阿娘,你怎么了?”

    “啊,没什么,快换衣裳,我们去你阿姨那儿!二郎,去看看你阿翁、阿爹好了没?”

    余盛总觉得乔灵蕙哪儿有点不对,可以他的“精明”死活也想不通能是什么事儿。

    哪知乔灵蕙是触动愁肠,想起亲娘来了。

    她不担心自己儿子,看大儿子那个熊样,她以前都做好了“反正家里也养得起他,出出力、求求亲戚也能让他做到四、五品的闲散官儿富贵闲人一辈子”的打算,到妹妹手里十几年一通收拾,苦头是吃了,甜头也跟着来了。小儿子她也就随意妹妹安排了,妹妹安排了让小儿子读书,那就读书,放在雍邑读就放在雍邑读,也不吵着让小儿子回京城拜名师了。

    一旦不琢磨儿子了,一弟一妹又都在眼前,可就对唯一缺席的人念念不忘了。

    到了公孙府,余盛跟着她去看表妹,看了之后叽叽喳喳的:“长得好哎,混血儿聪明的!长大了一定是个大美人儿!”被乔灵蕙一巴掌把帽子都给打歪了!他娘的,傻货!哪壶不开提哪壶,提什么“混”血?有病吧?找打吧?

    公孙佳也没生气,她知道大外甥跟别人不大一样,对余盛道:“你再吵下去她该醒了哭了,去前面帮我应付客人吧。”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余盛依依不舍地去前面了。

    乔灵蕙抱起婴儿哄拍着,孩子睡得更安稳了。她小声说:“我没见过长得这么标致的孩子,都说她脸上有她爹的影子,细细一看,是你的模子,就是这模子压得深了点。”

    这话把公孙佳整个儿逗笑了,前仰后合的。

    乔灵蕙把孩子往摇篮里一放,又说:“外头看到丁晞家的车了,也就快过来了。唉,咱们都在这里了,可把阿娘一个人闪在京城了。这什么话儿说的?人家是嫁女儿愁以后不得见,咱们这是跟亲娘。那边儿赵家俩还都不是亲生的儿女。”

    公孙佳道:“外婆他们都在京城,那是她的亲娘。放心,我有安排。”

    “咦?”

    公孙佳道:“现在不好说。”这个一是得看钟秀娥自己的想法,二也得有个好时机,三是得想好后手。

    乔灵蕙一向信服妹妹,听了就放心了,听到响动,说:“准是他舅母来了!”她对丁晞横竖看不顺眼,对弟媳妇倒有些满意。

    公孙佳拍拍女儿,也与她一同去见丁大娘子,再托付她们俩招待女眷。

    ~~~~~~~~~~~~~~~~

    公孙佳回到雍邑之后借着补办女儿满月酒,又将一年多不见的疏离感打碎。次日召集百官,开始安抚起“先帝驾崩,后主临朝”的官员们了。有眼睛、有脑子的人都会对章熙死了换了章嶟产生失望,悲观点的简直要绝望了。

    他们守在雍邑,公孙佳在的时候是有主心骨的,主心骨一走一年多,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人人心里不安稳。皇帝这干的是什么事儿呢?

    真有御史把这话喊了出来:“不先安抚老臣,倒忙着给宠妾、佞倖不停地进封,这是要亡国啊!”

    御史也是憋得狠了,公孙佳去年走得急,本来说是要回去处置舅舅跟张元的事儿的。因为牵涉到各派争斗以及口舌官司,公孙佳给雍邑留了话——不许轻举妄动,有什么事等她回来再说。雍邑的官员还算听话,很少故意找茬,看不惯也埋头干自己的本职。可御史的本职就是找荐!何况章嶟这事干的就是出格了,他还不知道宫城里与谢皇后等有关的事儿,单就参了章嶟接吴宣回京这事儿。

    公孙佳就拦在政事堂,只放出一份措词不太激烈的、建议章嶟要先寻访贤士而不是美色的奏本。其他骂得太凶的,遇到一封给他压一封,雍邑御史才没有上了章嶟的黑名单。

    好容易公孙佳来了,御史就当面要叫嚷起来了。

    公孙佳道:“这些事情,我在京城能不知道吗?”

    “那……您何以不劝呢?”

    公孙佳道:“劝谏不是逼迫呀。再说了,一个人经历了丧父之痛,”她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你得叫他缓过来。你是国家大臣,怎么关注起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来了?”

    “丧父还有心情弄那些个?”御史好险没说出更难听的词来。

    彭犀昨天天已与公孙佳、单良碰了头,知道了一些内情,此时出言劝道:“御史的意思是,天子无私事。家事也是国事。”

    御史点头:“就是这个意思。”

    彭犀又说:“可是国家有大事呀。相公,三王开府读书的事儿,办妥了吗?”

    对,这才是大事!公孙佳点头:“府邸已修葺一新,封安王、福王、瑞王。师傅也选好了,他们且在一处读书。”

    彭犀故意又说:“三王年幼,不知看护的人选是否妥当?”

    公孙佳道:“我亲自选的护卫,从我的护卫里出的。”

    一问一答之间,明白人都看清楚了,公孙佳已经把最糟的情况都考虑清醒了,她已保下了章嶟的三个儿子,怎么着这国家下一代是不会断了。御史也慢慢息了火气,觉得情况是有点不太对劲儿。不过……难道不该尽力辅佐陛下的吗?怎么倒好像是准备后事的样子?

    他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硬挺着一口气问公孙佳:“丞相为何不劝谏陛下呢?不能强说,也可讽谏呐!”

    公孙佳伸手往北一指:“人要各安本份,我已做得够多的了,不能再多啦。”管得要再宽一点,可能雍邑就得交出去了,到时候她还能在京城跟人争权夺势,雍邑这些官员的日子就要难过了。

    雍邑的官员们心里打了个突,得,咱们就好好憋着一口气,挣个大功劳,封妻荫子,腰杆子硬了再跟京城掰腕子呗!

    雍邑接下来的政令出奇地通畅,一切都那么的和谐,就等着狼主憋不住了来点不和谐的给大家送菜。公孙佳的羽翼之下,大家的小日子还是能过得很舒服的。

    ~~~~~~~~~~~~

    与雍邑相比,京城就有点水深火热的味道了。

    六月里,一封从京城传来的公文让御史们差点没有集体骂街!

    吴宣被册封为淑妃了!

    有这么干的么?!这才多长时间呐?搁普通人家都还没出孝呢,也就天子守孝不讲这个规矩,硬是缩短了时间。放民间真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公孙佳这回也不想拦着御史了,她想到了章嶟肯定会继续抬举吴宣,但是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几乎就给她来了个前后脚!她自己虽未上本,却写信给了政事堂,问问诸位都干嘛去了,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作啊?

    她面上平和,还说御史是在尽忠职守。其实回到家里自己就把章嶟大骂一顿:“纪太妃养孩子,是先把脑子抠干净了烧块木炭塞进去再养的吗?脑子一热,正事不干,净琢磨蟋蟀缸子!”

    是,一封诏书也不花什么功夫,提笔的事儿,可你做了,就会显得不务正业!皇帝要的是什么?皇帝要比丞相更会安定人心,平衡各方势力!甚至丞相也是皇帝需要考虑平衡的势力之一!

    章嶟这他娘的是在干嘛呢?

    公孙佳骂完了,又让彭犀再起草一个奏问,问章嶟要不要来雍邑避暑。

    过来凉快凉快醒醒脑子!

    章嶟的答复还没到,政事堂的回信已争先恐后地发了过来——出大事了!

    章嶟开始动手,推行那份“配额”。皇帝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干,他拖了霍云蔚来干这个事。霍云蔚自是十分乐意的,可是赵司翰不乐意的!一是这配额是无形之中削减了一些“诗礼世家”晋升的途径,二是这是增加霍云蔚权柄的事,三也是霍云蔚办事一向比较硬。

    三条凑一块儿,他们俩先不对付了起来。哪怕贺州派暂时被钟源压住了不动,京派、南方士人派也各站一方,南人势弱但是霍云蔚背后还有一个皇帝。都打成这样了,哪里还有人去管章嶟又封了个妃子?

    如果是这样也就罢了,这件事公孙佳是知道的,也知道肯定会有反弹,不过以她的推断,这事儿应该不至于闹得太大,一则比例上比较合理,二则缓缓推进,三则赵司翰本人也有这方面的意向,不应该带头闹事。

    直到钟源一封书信送来,又有单宇那里整理探听的消息,公孙佳才了解了全貌——章嶟这个二逼!比她大外甥还蠢!他居然将“循序渐进”四个字忘到了脑后!在第一步不紧不慢的试探看底下没有反弹之后他就以为这事不难办,要求尽快推行!周廷作为霍云蔚的支持者,此时又重新活了过来,他是很乐意己派占优,好为自己的外孙争取地位的。

    章嶟一拍脑门想显得自己是父亲的真正继承者,并没有辜负父祖盛名。周廷有私心,霍云蔚虽不愿意让周廷主事,但是自己也是想干出事情来的。

    公孙佳看了信不由大怒:“他们在想什么?!简直应该把政事堂让出来,让普贤奴去做了!”

    元铮听了这话有点想笑,问道:“霍相公不至于吧?”

    公孙佳道:“他?他就是那大家子里最受宠的小儿子的脾气!野马一样,有人拉着他的笼头,他可太好使了。没有人能压得他服气了,他拉车就直往前蹿!怎么撒欢儿怎么来!”

    公孙佳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现在,再没有那样一个人能好好使他啦……”

    元铮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不怎么办,不管,劝他们各自克制,听不听随他们吧!总是要有这么一遭的,本来就不可能无人受损,只是这也太激烈了!”公孙佳拿定主意之后办事是雷厉风行,但是她做决定的时候却无不小心谨慎,一步不敢走错。看到这些人,仿佛与她长的不是一个脑子,她也就只有袖手旁观了。

    公孙佳道:“不闹到我这里就行,咱们开始考试。”

    雍邑是块新地,想找什么“旧族”都很困难,是极符合章熙心目中官员构成的一个地方。雍邑及附近就不是两代帝王关注的重点,章嶟也承袭了父亲的观点,默许了公孙佳在这里做的事,并未加干涉。

    并且雍邑还有一个特色——武举。公孙佳领兵。又有备战之责,连边地的武举她也能通过枢密院与兵部共同移文政事堂,最后做这个决定。

    有文武两途,比别的地方扎堆儿文官竞争压力要小得多,许多人就不去才考文而考武。对原本的“诗礼大族”冲击就变得更小,公孙佳一介女子为官,本是他们不太接受的,但是比较之下,竟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评。

    主要还是比出来的,比起章嶟一天下三道晋升南方士人的旨意,公孙佳简直就是个活菩萨了。反正大家都是新到雍邑的,考就考呗,诗礼大族本也不怕考,莽夫自去考武举。考过了也不能立时做官,先扔去学校再学一轮。

    这件事儿办得顺了,公孙佳的气才平了些。哪知单宇又给她送了个大礼包来——单宇告诉她,从宫中得到的可靠情报,赵家那个寡居的小娘子,就是赵朗有妹妹,被谢皇后召入宫中做了女官。

    公孙佳看到信脸就变了!

    公孙佳紧急召集了心腹,郑重议了这个事,比对待京城霍、赵相争还要重视。

    彭犀道:“这……皇后选淑女相伴,也是对的。”

    单良冷笑道:“君侯亲自到赵家求了许多次,他们都推脱,说是伤心过度不肯出来做事呢。”

    彭犀道:“寡居在娘家的女子,这事儿恐怕是她父兄同意的。赵相公这是要相帮谢皇后了吗?您与赵相公本也不是一体。大臣为‘皇后’争取尊严是应该的,哪怕身死也是荣耀。可某一人,扶植‘谢皇后’您就要想想自己的立场了。”

    “不管。他们既然觉得是件小事不必通知我,我也就不必为他们操心了!咱们干咱们的,把女学堂建起来,就设在兰庭吧!”公孙佳说,“如何?”

    彭犀将“女学堂”三个字念来念去,长叹一声:“可。不过还请不要像陛下那样冒进。”

    单良笑道:“老彭,你又不是不知道君侯,她什么时候没有成算了?嘿,想找个陛下那么傻的,也是不容易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女主家世显赫父母〕〔说他碰到你了没〕〔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尘不到顶弄闻时〕〔开门迎客〕〔临高启明〕〔四合院:从机械工〕〔龙珠之我能看到战〕〔玄幻:开局被迫下〕〔规则怪谈:要求我〕〔和前任他叔联姻后〕〔告白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