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不动心的白月光(穿书) 第8章 不同
    夜晚熄灯后,皎皎再次耍赖要和芸娘一起睡。

    芸娘本就无法拒绝她的任何要求,如往常一样说她两句后,还是替她捏好被角,生怕她着凉生病。

    “娘,我问你一件事。”

    小姑娘抱着她的胳膊,问道:“是不是士族才有姓的啊。”

    芸娘点点头:“是的,一般来说只有士族才有姓。”她思索了一会儿,道:“但据说普通人立了大功,王宫里的大王封赏他时,也会给他赐姓作为嘉奖。”

    姓氏在这个世界这个年代意味着什么,皎皎这些年间也渐渐有所了解。

    平民们没有姓,名字也取得随随便便。在这里,姓氏是稀罕的,它不仅仅单纯是名字的一部分,更是地位和身份在名字上的体现。

    就比如二公子的崔姓,据闻就是百年前崔家的先祖辅佐天子称帝,后被天子赐了崔姓,代代传承至今。

    这么说来,荆南枝也是士族后代?他的先辈也曾是显赫之人?

    可若他是士族之后,又怎会沦落到成为一名流民的地步?

    皎皎琢磨不通。

    想不明白就不想,皎皎抛开这些事,嘀咕道:“其实也没什么,谁还不是曾经有过姓的人……”

    前世她还一人顶两个呢。父母的姓氏都顶着了,她也没炫耀过啊,哼哼。

    芸娘没听清她含糊着说了什么,以为她问起这个,是伤心自己没有姓。

    这样一想,芸娘的眼眸黯淡下去,搂住皎皎:“对不起,皎皎,跟着我过日子,你没有姓氏就算了,还要过苦日子……”

    皎皎连忙道:“娘,您这说的什么话,我才不要什么姓,我就要您。”

    见芸娘眼里雾蒙蒙一片,她慌不择言:“更何况没姓氏又怎么了,又不会缺胳膊断腿。我要是真图别人有姓氏威风的话,改天自己给自己加一个就是了——你瞧瞧夏酉,他那名字就取得很糊弄人,他自己都很得意这件事呢。”

    夏酉被误会有姓氏的事情经常发生。

    按理说他早该习惯这误会,但每一次别人误会他一个木匠怎的竟然有姓氏,他都要洋洋得意许久,等人家迷糊半天,才慢吞吞给人家解释说,他那个夏不是姓氏的夏,而是夏天的夏。

    被误会是士族,对于夏酉这样祖上八辈子都是平民的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快活事。

    想起夏酉,芸娘不由破涕而笑。

    她指尖轻点了下皎皎的额头:“你可别胡乱给自己加姓氏。在祈水郡就罢了,在别的地方,若官府里的人严格一些,你这样是会被抓去坐牢房的。”

    还要坐牢啊,管的真严格。

    “谁稀罕有姓氏。”皎皎小声道:“给我四五个姓氏让我挑,我都不要。”

    这时候的她是想不到,彼时她一句荒唐戏言,居然是有成为现实的一天的。

    另一边,崔府里,去王都复命将近两月的郡守崔渠终于回到了祈水郡。

    这段时间有崔宿白把控,祈水郡小有波折,但没闹出大乱子。崔渠很满意儿子的能干,对他说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二郎,剩下的事情我来处理。”

    崔宿白道:“没辜负父亲的期望就好。”

    “这次流民数量众多,处理起来的确棘手。更麻烦的是,幽平被殷人占据,我祈水郡没了阻挡,怕是要暴露在殷人的眼中……”

    崔渠想起这次去雍阳复命的经历,不由摇头。

    国君软弱,对于一国显然并非好事。

    心思一转,崔渠见儿子萧萧肃肃立于身前,眉目疏朗,气度高洁,颇有几分先人之风,一股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他提起一件事:“你早前呈上去的文章被王都士人相传,国君和国相读完也对你赞赏有加,我这次回来,国相甚至让我捎你一句话。他让我问你,你究竟何时去雍阳?”

    何时去雍阳?

    崔宿白垂眸半晌,答:“再等等吧,等眼下祈水的问题处理妥当,我再启程去王都。”

    毕竟他答应过要护着她的。他许的承诺,总要做到才是。

    崔宿白想,如果祈水的问题不处理完,小姑娘的日子怕是会过得战战兢兢。

    郡守归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祈水郡,祈水郡百姓的心彻底定了下来。

    郡守崔渠治理祈水郡十余载,在这期间,百姓生活和乐,没有苛政,能存下粮来,同时又远于战争,不必担心生命之忧。

    所有人都对郡守崔渠十分信服爱戴。

    崔渠回来后,许多崔宿白之前无法名正言顺做的事情也正式施行。

    官府很快颁发政令:城里城外的流民将被聚集到一处,男子或充入军中,或开荒耕垦;对于老幼妇女疾病无依者,官服会继续开粮布施,给予救助,帮助其在祈水郡复业自营。

    政令一出,祈水郡内外一片赞叹。

    祈水郡百姓赞叹郡守良善大义,从幽平郡过来的流民涕泪横流,感谢郡守不仅没有驱逐他们,反而给了所有人一条出路。

    据闻城外的流民听到政令后,万人齐齐跪倒在地,磕了几十个响头,他们喊“谢郡守大义”,也喊“谢国君英明”。

    夏酉如常来替孙儿买糕点,同芸娘说起郡守对于流民颁发的政令,赞叹不已:“郡守此举,既解决了流民的问题,又充盈了军队、增加了耕垦之人,实在是令人佩服。”

    他摸了摸下巴:“城中人数有增无减,我瞧着将来找我做木工的人会越来越多,我几个儿子或许帮扶不过来哩。”

    芸娘笑他:“有的忙是好事,等你见了满袋子的铜钱,怕是熬夜都会给人赶工完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