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洪荒:吾为第三只〕〔全职法师:我本无〕〔无限:杀穿电影世〕〔我在法兰西当王太〕〔从流民开始修仙〕〔我厨神,宗门上下〕〔吞噬星空之时光模〕〔从斩妖除魔开始长〕〔隐士是如何练成的〕〔木叶:这个宇智波〕〔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权游:我成了一日〕〔四合院:霸道的人〕〔极寒之下不养刁民〕〔我被困在方块之中〕〔全球进化:我移植〕〔我有七个神仙师姐〕〔开局认爹!修真女〕〔抄家前,医妃搬空〕〔灵泉修仙:农家崽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大明:我教朱元璋当皇帝 第五百二十四章 藩王制
    徐达其实早早就知道,朱元璋有了确立藩王的想法。

    这个古来有之。

    但其中也隐藏了不少的问题和隐患。

    比如朱元璋为了保证后世的子孙,不出现一些昏君,他然在《皇明祖训》中就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这样坑害子孙的规矩。

    藩王是什么,那说到底就是和皇帝一个姓氏的人,人家也有皇家的血脉。

    这个现在可能不会太在意,但在那个皇权受命于天的时代,天子的血脉,既然你有,我也有,那我为什么就不能当这个皇帝呢?

    清君侧!

    这个看起来很有些匡扶社稷,拨乱反正的做法,其实已经是在说明,皇帝的昏聩。

    要不是你不行,那你身边怎么会有奸逆呢?

    所以这个说法,当时的朱元璋可能并未清楚的意识到,可能引来的后续问题。

    而说道藩王制度,其实这个也不得不从朱元璋的以往说起。

    1368年,朱元璋经历了十六年的艰难险阻,南扫群雄,北逐蒙元,于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大明开国之君洪武大帝。

    这位赤脚贱民出身的皇帝,放过牛、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参加过红巾军的造反运动,其彪悍的人生成长轨迹宛如一部励志大片,冠绝于历代帝王的漫长称帝心路。

    可他也知道,执掌国之重器的人,是关系到了千万人生死的人,他的一个想法,都可能是关系到很多人的存亡。

    所以,他不想后面的子孙,出现一些他认为的昏庸的人。

    这个想法是不是有些单纯了。

    甚至感觉有些幼稚。

    毕竟,他怎么来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呢?

    就算是皇帝也不行。

    当然,朱元璋的发迹,因为是出身草根,所以,他对于有些事情的看法,还是有着一些阶层的局限性。

    在朱元璋尚未发迹前,在苛政猛如虎的元朝末年,其曾祖父至父辈作为破产的流民四处乞讨过活,朱元璋的童年就是在这样颠沛流离遭人白眼中艰难度日。

    这可能是让他,对于那些贪官污吏,还有昏庸的帝王,感觉到深恶痛绝的地方。

    所以他不允许,他也不能让,自己亲手打造的帝国,就交到了一个昏庸无道的人手上。

    为了确保这件事发生的几率小。

    他的藩王制度也被他赋予了一些,本不该这些藩王该有的权利。

    比如上面说的清君侧。

    朱元璋不得不说,他是一个能为百姓想的好皇帝。

    这和他的经历也是离不开。当年,濠州城严重的天灾瘟疫肆虐,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和母亲陈氏等人先后在灾难中撒手人寰,幼小的朱元璋不得不和二哥用破门板抬着父亲的尸体到处寻找葬身之所。

    以至于“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成为多年后能吃饱饭的朱元璋最深情的回忆。

    这种深刻的人生遭遇,让这位帝王在小的时候,就打下了一个念头,就算是我成了有权柄的人,也绝不能伤害百姓。

    所以,他是个合格的帝王,他甚至想到了,清君侧的这个规矩,可能让大明的朝廷出现纷争。

    可他还是将他写进了皇族的规矩之内。

    这个说明了朱元璋的大义。

    其实你如果仔细想一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考虑到引起的后续问题呢?

    他可是朱元璋,就算是他不想,那些大臣呢,哪一个不是明白人。

    由此可知,朱元璋是合格的。

    说回藩王制度。

    也正是由于朱元璋饱尝人情世故的酸甜苦辣,因此,起兵称帝后的朱元璋对待家族亲人极其优渥,甚至由衷地发出了:“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的感叹。

    他这个时候,就感觉到了藩王制度的必要性,分镇诸国,这个时候,朱元璋对于藩王制度的真正作用,其实已经明确。

    明的版图外,真的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元廷,瓦剌,还有东察合台,还有云南一代。

    实在是因为大元朝的宗国外,还有四大汗国,他们的子子孙孙,其实还在大明的外面,虎视眈眈。

    朱元璋是个受过苦,经历过苦难的人,自然忧患意识就很强烈,所以他早早就准备了自己的藩王制度。

    这些儿子,他最后都给封王,让他们就藩。

    但隐患也从此埋下。

    明代的帝王和藩王之间,就没有一时一刻,停止他们之间的猜忌和怀疑。

    而他们的明争暗斗,也让大明的政局,动荡不堪,以至于,明代的那些帝王,搞得一个个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他们不得不将权力交予那些宦官。

    这也是大明政治的一个特别之处,没人能说的好,到底和藩王制度有多大的关系,可,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藩王从朱棣开始,就让皇帝有了几分的忌惮。

    朱元璋一口气将朱氏大家庭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了边疆做起了塞王,以确保大明万世稳固。

    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做法。

    他不可能不明白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和晋朝的“八王之乱”皆因分封建藩问题而引发骨肉同门的血腥厮杀,致使帝国疆域山河破碎的道理。

    所以朱元璋的臣子们才有人说:“昔贾谊劝汉文帝尽分诸国之地,空置之以待诸王子孙。向使文帝早从谊言,则必无七国之乱。愿陛下及诸王未至国之先,节其都邑,减其卫兵,限其疆域,以待诸王之子孙。此制一定,世为屏藩,与国同休。割一时之恩,制万世之利,消天变而安宗社,莫先于此。”

    节其都邑,减其卫兵,限其疆域,以待诸王之子孙。

    这其实也成了后来,大明皇帝对于藩王的对策,藩王只是有了一个监督的职责。

    后来的藩王再难行使清君侧的义务。

    那些昏聩的帝王放心了,可这也失去了藩王制度的意义,不得不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藩王制度也是如此,福祸参半。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颠覆大盛朝〕〔御兽狗系统疯了让〕〔大团圆结2亲情会闪〕〔双黑蛇的温度1v2〕〔还珠:这个格格有〕〔崩坏三生存守则〕〔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大地主[末穿古种田〕〔缚春情〕〔蒸汽朋克下的神秘〕〔李初晨孙欣欣〕〔快穿攻略名配器叠〕〔马甲大佬是个小作〕〔共享双胞胎齐娜齐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