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北伐北伐 第三十四章 出 征
    一

    诸葛亮开始有条不紊,一条一条汇报起他的总体布置。

    南中平叛以后,还是继续实行高度自治的政策。”

    政府不在当地驻扎部队。

    政府任命的市长一职,只负责统辖当地的汉人。包括牂牁、越巂、永昌、云南四市、对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部落,由市长任命当地有威望的人员,协助市长治理本部落。”

    对汉人较少、少数民族集中的市,我们就不派市长,直接就聘用少数民族首领去管理。包括朱提、建宁和兴古三市。

    其它四市的市长也尽量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人中选任。

    经过筛选,备选的人是:阆中人马忠为牂牁市长;南充人龚禄为越巂市长,永昌人吕凯为云南市长;成都人王伉为永昌市长。”

    吕凯和王伉二人,在边陲之地已有十多年,对朝廷忠心不二。这次南中叛乱,在地方主政人员缺位的情况下,他俩人能团结永昌的全城军民,坚守城池,坚定地抵抗着叛乱分子的威逼和进攻,保障了一方的平稳,是理想的边陲城市地方官。

    李恢的交州省长兼南中战区司令职务不变。

    二

    诸葛亮接着讲到了随军将领。

    此次出征,领军将领为句扶、李恢、马忠,他们都是益州人,对当地民风民俗及水土都比较熟悉,有利于发挥他们的长处,无论是集中作战还是分散围剿,他们都可以游刃有余。

    让杨仪做参谋长,随我出征。

    目前,李恢,吕凯和王伉都已在南中,马忠和龚禄这一次随大队出发。

    关于部队,为不影响国内的布防,就不整体的调动了。分别从吴懿的关中战区抽三个旅,从赵云的重庆战区抽三个旅,从李恢南中战区抽调两千人组成。

    西路军由我指挥,杨议任参谋長,句扶为先锋。

    东路军由马忠任总指挥。

    中路军,由李恢任总指挥。

    三

    刘禅思索一下说:“我给你推荐二个人。一个是王平,一个是张翼。”

    诸葛亮一听,忙说:“我同意让张翼去,王平还是留在您身边吧!”

    刘禅不解的问:“为什么呢?”

    诸葛亮说:“王平留在您用着顺手,有他在您身边我也放心。”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评价王平呢?

    原来,王平是先帝刘备最信任的人,刘备称他是赵云第二。

    四

    刘备夷陵大败,调赵云带兵增援白帝城时,就安排王平接替赵云做了刘禅的副官长兼警卫队长,专门负责安全保卫和处理刘家的私事,即是刘禅的贴身保缥,又是刘家的大管家。

    这样重要的角色,诸葛亮怎么忍心把他带走呢?

    五

    刘禅见诸葛亮有些犹豫,十分诚恳的说:“王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青年帅才。”

    我已经耽误了赵云的一生。

    赵云就是因为一直被留在我的身边,没有立功的机会,也没有晋级的机会。

    先帝为汉中王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都是中将了,赵云才是少将。

    先帝登基后,张飞、马超升为上将,赵云还是少将。

    到现在,赵云论资历,最老。论职务和魏延平级,到现在才是个中将,这对赵云来说,就是做买卖遇到阴阳称——很不公平。

    因此,我不能再耽误王平了。

    让他去带兵,你好好带带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

    诸葛亮见刘禅把话说到这份上,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刘禅搓了搓双手,一付轻松的样子说:“万事俱备,你选个黄道吉日,准备出发吧。

    到时,我会用最隆重的仪式为你送行。”

    六

    公元225年2月,诸葛亮要率军出发了。

    刘禅亲自赶来为他们壮行。

    他给诸葛亮赠送了四样东西,金鈇钺、曲盖伞、鼓吹乐队和虎贲禁卫军。

    这四样东西可不一般,是一种至高无尚的权力象征。

    七

    从春秋战国时起,为了表示大臣们的等级或者权力的大小,皇帝都要送给大臣一种或几种代表身份象征的信物。

    一是金车黄马曲盖伞,象征德高望重;

    二是皇帝的礼服和朝靴,象征治国安邦;

    三是鼓吹乐队,象征与民同乐;

    四是红漆大门,象征民心所向;

    五是上殿时专属的通道,象征举贤任能;

    六是虎贲禁卫军,象征攻无不克;

    七是红色弓箭,象征战无不胜;

    八是金斧钺,象征惩恶扬善;

    九是供祭礼用的香酒,象征忠孝双全。

    这就是九锡。

    八

    享有九锡待遇的大臣,实际上就是二皇帝。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所以,从有了九锡之礼后,那些有功之臣,都拒绝接受九锡的待遇,主要就是为了避嫌。

    因为待遇过高,给自己招来的嫉妒就多。对立面越大,被人猜忌和遭陷害的风险就更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女主家世显赫父母〕〔尘不到顶弄闻时〕〔说他碰到你了没〕〔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四合院:从机械工〕〔龙珠之我能看到战〕〔玄幻:开局被迫下〕〔规则怪谈:要求我〕〔开门迎客〕〔临高启明〕〔漫威之我穿越的有〕〔和前任他叔联姻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