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吞天神帝〕〔东京泡沫人生〕〔我以神明为食〕〔张云川白色孤岛〕〔乡村桃运小神医〕〔二战风云:铁血苏〕〔绝世神医〕〔陈古吴沁薇〕〔灌篮之中锋荣光〕〔重生南非当警察〕〔王爷,听说你要断〕〔不做炮灰,我是路〕〔狂妃来袭:腹黑王〕〔山村小神医〕〔分家后,我靠商城〕〔重生之工艺强国〕〔高手回归被七个姐〕〔重生农门小福妻〕〔骗了康熙〕〔抗战之兵王出击〕
霸王! 第23章 燕赵豪杰
</br>说完银钱,吕范继续说道:“另一项数量倒是颇多。各种方式所得,营中共计有布帛三千多匹。甚至锦都有十余匹。”</br></br>孙策眉头微蹙,并没有因为大量布帛而欣喜。</br></br>因为这么多布帛的出现,原因非常可悲。是货币体系崩溃导致的,钱币不行,所以各方贸易都用布帛为单位。</br></br>而锦的释义就是“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br></br>至少得到唐代,布帛都是民间长期流通的货币。曹魏更是直接放弃挣扎了,连货币都不铸,彻底用布帛作为通行货币。</br></br>孙策还是有点理想的,不能接受自己治下百姓交易,都奔放的扛着布匹,然后当场议价裁量。</br></br>所以他说道:“把布帛都发下去,给士卒制作统一戎装、戎袍。如果裁衣的人手不够,就让邵卓从历阳征发妇人。”</br></br>吕范犹豫了一下,说道:“之前惠使君强征妇人嫁给士吏。民间颇有怨言,家有新妇者终日藏匿,不敢露面。再征妇人,恐发民变。”</br></br>孙策表情肃然,看向吕范,说道:“不必担忧,子衡低估了百姓忍耐程度。”</br></br>别说普通百姓,就算是世族、豪强面对军队也是极其苍白无力。</br></br>曹家爱人妇,曹丕、曹叡都干过强征女子,改嫁他人的事情。而且奉为国策,年年推进。九品中正制下的世家,妻离子散,父女夫妻,号泣于路,也不敢反抗,更别提普通百姓。</br></br>但凡还能活下去,百姓还有一丝选择,也不会走叛乱起义这条路。</br></br>随后,孙策轻松的笑着说道:“再者,征徭役是官府向来会做之事。我们不暴凌百姓,强拉妇人。许其自愿,为大军缝制征袍者,免其明年户赋。想来应该是有人会踊跃应募。”</br></br>户赋也就是人头税。这候 章汜</br></br>大汉向来重赋轻税。田税十五税一,甚至三十税一。看起来百姓负担极轻。但东汉末年却是出了名的税重,百姓饿殍遍野,溺婴成风,以至于有民谚“渭水不洗口赋起”。究其根本就是丁赋太重。</br></br>如今只要为大军缝制征袍,就能免除全家上至六旬老人,下至襁褓婴儿的所有苛捐杂税。</br></br>这可是比任何徭役都要轻松的事情。</br></br>吕范想了想,说道:“这无疑是一项善政。然则关键在于如何取信百姓,如何监督小吏苛暴擅赋。”</br></br>孙策负手而立,从容说道:“这些问题我们关注到即可。我麾下如此多英杰,难道无一贤臣能吏,可以为我分忧?”</br></br>这些具体的施政手段,一位能臣担任县令就可以全部解决。毕竟历阳也就一个县,寥寥万余户,一位精达事机的贤明县令,就能使政治清明,境内晏然。</br></br>孙策觉得邵卓应该就可以担当此任。他胆气的确是稍弱了点,但能圆滑到让孙策泄气,甚至在兵荒马乱中,发展出一片畸形的繁华工商,这能力还是不可否认的。293063229306</br></br>吕范说道:“那我随后就让士卒把布帛都搬到县衙去。邵县君正在制计书,统计县内青壮男女人数,正方便一并征募徭役,缝制征袍。”</br></br>“另外一项,军中如今有皮甲千二百副,铁甲共计三百二十七副,玄甲亦有二十七副。需尽早发下去,形成战力。伯符想分给何人?”</br></br>铁甲就是两裆铠,取其两挡之意,披在身体前后,护住胸背,是当下比较常见的一种军中甲胄。</br></br>在这个时代,甲胄就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构成之一。</br></br>关于如何分配这些甲胄,孙策想了想,说道:“把玄甲都集合起来,分给骑士,组建一支能够一击决定战场乾坤的玄甲铁骑。”</br></br>“铁甲分为三部,一百副给程公,一百副给蒋钦,一百副给徐琨。”</br></br>铁甲不可能均分开,那是在分散战力。</br></br>所以拿到铁甲也未必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这就决定了,他们将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防守时,哪里战事最焦灼,他们就要顶到哪里。而进攻时,他们更是要作为敢死之士,为全军锋锐,猛攻敌军方阵,为战事打开局面。</br></br>当然,这也代表着孙策的信任。这三人,无疑是孙策眼下最器重的将领,程普麾下有黄盖、韩当这种猛将,骁勇善战,所向无前。蒋钦麾下更是有孙策最器重的步将周泰。孙策进攻江东的战事,就指着他,气冠万夫,劝率士卒,摧锋陷阵,从而打开局面。</br></br>至于徐琨,那更是孙策麾下,骁勇善战仅次于孙策的悍将。</br></br>他们三部无论是谁击溃了对手,都将使己方形成席卷之势。</br></br>最后皮甲则平均分给了程普、孙河、蒋钦、郑宝、徐琨五部,每部两百副皮甲,也足够形成前排的老兵方阵了。</br></br>吕范继续介绍道:“军中的剑戟就比较多了,有上万支。此外橹盾、藤牌之类亦有五百余。”</br></br>孙策对这个就比较关注了,说道:“除了补充给旧部精锐的剑戟,剩下的长戟、长矛、橹盾、藤牌皆先不要下发。今晚全军学习排列鸳鸯阵之后,按战队发放。”</br></br>吕范听陈武讲过孙策排列的鸳鸯阵,也记得那句:“为将不识鸳鸯阵,纵读兵书亦枉然。”</br></br>但他真的不记得哪部兵书里记载过这种阵形,便问道:“将军,这个鸳鸯阵,似乎并非军中常见横阵、疏阵?”</br></br>孙策点头,坚定的说道:“鸳鸯阵的确非先贤古法。但兵法发展千年,后人理应革故鼎新,集兵法之大成。鸳鸯阵应该属于疏阵的变阵之一,尤其适合江东地形,我对其有信心。”制大 zcwx8.com 制枭</br></b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br></br>吕范抬头,此刻阳光下,孙策英姿勃发,成竹在胸。作为一军统帅,这份镇定自若,信心十足,给所有人以强烈信心。</br></br>吕范不禁一笑,这或许就是孙郎独一无二的才气吧。</br></br>无需多言,便令人折服,相信其主张。</br></br>提及南地形,吕范说道:“鸳鸯阵适合江东多山陵水网之地势,骑士该如何安排?军中如今合格战马经有七十三匹,驮马已超百余匹。”</br></br>孙策笑了起来,问道:“子衡是骤富起来,不知道该如何用度了?战马数十匹而已,我们将来会有战马千匹,战马万匹!”</br></br>孙策可是确定,在击败刘繇后,仅是招募降兵就能得人两万余众,战马上千匹。</br></br>所以对这仅仅数十匹战马的安排,孙策十分从容,说道:“给所有合格骑士皆配两匹战马,用以战事轮替。游骑则皆配驮马两匹,以驮运物资。”</br></br>孙策曾经统领数万大军为袁术征伐,可以说是整个淮河以南最熟悉骑兵各种战法的将领了。</br></br>军中骁骑,无论是骁勇骑士还是合格战马,都没有后世肥宅想象的那么孱弱。</br></br>剽悍甲士可以身披重铠,更进迭退,忍耐坚久,激战一天一夜,从而打开缺口,决定胜负。</br></br>战马耐力虽然不如人类,但也能载着重甲骑士一次次冲阵。尤其是骑兵具有机动优势,可以主动决定交战与否,他们可以换马再战,轮番休整。</br></br>“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这句名言可谓是对骑兵作战最精准的总结。骑兵作战真的是非常像回合制。除非对手是中世纪农奴,不然骑士根本无法一波流。</br></br>至于为什么不给骑士驮马,那是因为突骑,根本用到不。他们行军都是牵着马跟随大军行动,戎帐、行囊、磨石、钨錥、火石、水囊之类的放在辎车上就可以了。</br></br>至于重甲,那自然是穿在身上!</br></br>军中严令,凡官军启行,各须披甲戴盔执器械,入营后方可卸甲。</br></br>除非是内线行军,周围几个月的时间可能都遇不到敌人,有军令许可,否则甲胄、兵器皆不能离身,违者立斩,以肃军纪。</br></br>就算是后世甲胄爱好者都能穿着铠甲到处跑,更何况当下这些久经训练,剽悍魁梧的精锐骁卒。</br></br>倒是游骑需要散出去侦察,脱离行军大队,需要驮马带着他们戎帐之类的物资,所以更需要驮马。</br></br>想到这些骑兵,孙策说道:“对了,那四十余幽州突骑情况如何?”</br></br>吕范说道:“这些幽州突骑的确堪称精锐,四十余人当中,身高超过七尺七寸以上的足足有五人,都已被陈武选拔出来。其他人也是弓马娴熟之类。”</br></br>孙策点头,说道:“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身躯壮武的确是要超过南方不少。军中战马不少,这些突骑虽然没能选入玄甲骑兵之列,但也是合格骑兵,都转为游骑,用以侦察地形。”</br></br>别看孙策有一身好射术,但他其实是不信弓箭能决定战场胜负的,尤其不信骑射决胜这种东西。</br></br>冷兵器时代,决定战场胜负的永远是金戈铁马,短兵相接的悍勇血战。293063229306</br></br>除非对手是郑宝手下那种不着甲的贼寇,否则双方都着甲,弓箭能造成的杀伤可能连有效杀伤的两成都不到。</br></br>至于骑射,那更是完全可以归为玄学一类的范畴了。自古以来,中原重骑兵已经不知道多少次正面碾碎草原弓骑兵,对着胡虏追亡逐北。</br></br>而眼下大汉正是重骑兵的真实拥趸,大汉就是靠着重骑兵把匈奴打的彻底臣服。</br></br>只能游射的弓骑兵,别说孙策看不上,其他任何将领都看不上,哪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至今已经数百年,轻骑兵也只是战场辅助兵种。这候 章汜</br></br>但能够上马寻机,下马步射,陷阵突陈的骑兵,那就完全不是一个兵种了!</br></br>真正的强军,从来都是敢于刀剑见血的猛士。</br></br>哪怕是两支游骑兵撞见,敢于挺枪策马,摧锋陷陈的那一支也有更高胜率。</br></br>因而这些幽州突骑虽然没通过玄甲铁骑选拔,但却是一等一的游骑。</br></br>孙策问道:“这些突骑以何人为首,稍后让他来见我,我跟他谈一谈骑兵训练。”</br></br>吕范答道:“其人名叫鲜于烈,据说出身于渔阳望族鲜于氏。”</br></br>鲜于氏。</br></br>孙策为之侧目,这可是渔阳郡大族,族内豪杰并起,显名于幽州。</br></br>不过这些跟鲜于烈显然关系不大。鲜于氏是个大族,族中子弟数以千计,鲜于烈就算出身于这种豪族,也是偏房支系。</br></br>察举制下,郡国每年举荐一到两人,郡内那么多豪族眼巴巴的望着,鲜于氏嫡系子嗣过几年能轮到一个名额都不容易了。偏房子弟都只能自谋出路。</br></br>对鲜于烈投身戎旅,谋求功名,一路辗转到了淮南,孙策还是颇为欣赏的。</br></br>这让他想起了赵云,也是燕赵豪士,但却在益州之地功成名就。</br></br>可惜了,这位汉末顶级儒将,现在可能都没听过孙策之名,哪怕孙策派人去请,都请不来。不然他倒是可以担任骑督,为孙策帐下最顶级的骑兵将领。</br></br>聊完鲜于烈,吕范又继续汇报了一下其他几项内容。制大 zcwx8.com 制枭</br></br>刘由的粮草已经陆续运过来了,整合完各个府库的库存,如今营中粮草还有近两万石,如果仅供给精锐的话,撑到秋收完全没有问题。但算上屯田士卒则稍有不足,而且必须分出种粮,供士卒垦田。所以粮食危机依旧严峻,需要尽快解决。</br></b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