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山村桃运小傻医〕〔精通兽语,农女她〕〔国运擂台,只有我〕〔穿书七十年代我靠〕〔诸神殿〕〔玩大了:七零知青〕〔铠甲:我,开局满〕〔七零嫁糙汉:十亿〕〔我在精神病院学斩〕〔误入神途〕〔我在精神病院学斩〕〔宫先生,你家六宝〕〔我做老千的那些年〕〔我做老千的那些年〕〔山村桃运傻医〕〔新婚夜,植物人老〕〔大秦:夺笋呐,祖〕〔拯救宇智波,从掀〕〔大秦:父皇!我真〕〔大秦教祖龙抡语暴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333章 内定?
    第333章  内定?
    工政司?
    下方的官员们都是心里一震,朱元璋直白的话语已经把重点表露出来,那就是他对工业极其重视的态度,这个老头真的全面向工业道路靠拢了!
    下面的百官无不是眉头紧皱,尤其是几个顶层官员更是无比忧虑。
    正常来说这样主导国朝方向的事情,君主都是要和重臣进行商讨议论的,上下的意志经过议论之后达成了一致,事情才好慢慢推进下去。
    但是这一次朱元璋临时的指示实现却根本没有和他们通过气,这也就说明皇帝是铁了心要办这个事情,完全不考虑底下人的意见。
    尤其是设立工政司的决定,更是让他们一下意识到了这个职司的重要性,如果未来国朝发展以工业为重,那么这个管理工业事务的部门话语权将会极大。
    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这个职司当做一个简化版的六部,只不过是专项负责处理工业事务而已,从六部各自抽调官员兼任,其实也就是把六部的力量都整合起来,提升管理效率。
    而且这样做也就把工业发展的船舵掌控在了中枢手里,可以对各地的工业发展进行垂直管理,地方官府无法插手和干涉这些事情,甚至很多事务可以通过六部协调从而缓解工业发展在地方上的一些矛盾。
    朱元璋的态度是如此的强硬,以至于官员们完全没有反对的想法。
    对待朱标的时候他们更愿意据理力争,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是朱元璋是不吃这一套,真把这个老头惹毛的话那后果很严重。
    而且很多人也对工业的路子具备一定的认同感,新京城可是有实例存在,工业带来的物质财富是谁也不能忽视,不说别的这些年西安官府的商税逐年翻番这就是直接的好处,还要加上朝廷通过对外的大宗商品贸易带来的好处,更是数也数不清。
    在利益和金钱面前,立场对立好像也没有那么不可搁置了,工业毕竟是产业发展理念,不像是科学这样的学术理念那么敏感,官员们看到这条路子的好处,对其的态度就并非是那么不可接受。
    古代的儒家官员那也要讲实务,工业能安置百姓创造财富,他们完全乐见其成。
    随着朝会结束,官员们告退之后就三三两两的结伴讨论起来,其核心问题无非就是工政司的官员人选罢了,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新设的职司将来会是朝廷炙手可热的实权部门!
    工部尚书严震直并没有急着就和其他几个尚书商量此事,大家还需要消化一下朱元璋宣布的事情,究竟要委派谁这也是各部尚书要好好考虑的事情。
    不过严震直倒是不用考虑这个事情,因为工部该派谁进去这是不用去想的。
    他看了一眼跟在自己旁边的许良:“这个事情虽然我们事先都不知道,但是启华你应该得到过陛下的授意吧,如此想来我工部委派的人选大约是陛下早就内定的了,除了你也不会再有别人。”
    许良笑着朝他拱拱手,只是侧面给出回答:“具体的人事安排最终都要陛下点头才行,不存在什么内定不内定,只看陛下中意的是谁。”
    果然
    这完全在严震直的意料之中,在朝廷里许良是个很特殊的存在,如果皇帝或者太子有意走工业的路子,那么许良就是他们必定要倚重的人,干这个活儿除了许良谁也不行。
    <div  class="contentadv">        所以今日宣布的事情皇帝就算没有和朝廷重臣们商量,那也一定和许良通过气了,甚至很有可能这些安排都是许良向皇帝建议的。
    严震直猜的一点不错,这个事情确实许良事先就知道,也确实是他给朱家父子进行的建议。
    年前他终于是把《工业与科学发展总体规划纲要》递交给了朱家父子,变法也就有了理论上的设计。
    这份计划书十分详尽,许良虽然不能说事情都能按照计划所发展,但总体轨迹应该是大差不差的,这都是基于自己的对历史经验的判断。
    朱标和朱元璋两个人对这个计划书非常重视,他们父子两花了好些天一起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商讨,其中有不清楚或者不合心意的地方,他们就会召来许良进行解释和议论。
    最后经过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妥协,计划书终于算是得到了朱家父子的认同,到了真正施行阶段。
    工政司的设立一样也是许良给朱家父子的建议,许良认为目前的大明地方官府完全没有进行工业发展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垂直的中枢机构直接统筹整个大明的工业事务。
    而且这个新的中枢机构不能完全脱离六部,因为工业发展势必需要六部的协调和配合,例如工商相应的法规建设,商税制度的完善,地方上资源的协调,海外市场的开拓等等事情,没有六部的配合根本就没法做。
    于是也就有了朱元璋在今日大年初一朝会宣布的消息。
    “走你工业化的路子,以后的大明真的可以做到全都是新京这等模样吗?”
    严震直毕竟也是一部尚书,出于职责也会本能的担忧,虽然工业化现在看起来还不错,也有实践证明了可行性,但是在他看来现在的政策转向还是太快了,也太猛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并不是说笑,全面工业化的改革跟局限于地方的试行完全是两回事,弄不好就是天怒人怨的后果。
    这一切都是因为眼前的许良而起,看着许良年轻的脸庞,他实在是很难放心。
    许良想了想道:“行不行的总要试试,天下生民从来都在为这点田地彼此争斗内耗,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总要试着探索出一条新路出来才行,不然靠种田真的能种出儒家的大同世界吗?”
    严震直一时无言,但是想想许良说的却也不无道理,儒家千年来不断自我革新,本质上也是在探索新路,这和许良做的事情目的上是一样的。
    而现在工业化的效果看起来似乎真的还行,那么步子迈大一点试一试未尝不可。
    当然,严震直感受更加深刻的是朱元璋的急迫感,这个老皇帝大概是感知天命了,想尽快多做些事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大团圆结2亲情会闪〕〔李二重生之天下无〕〔我在华娱那些年〕〔公翁的大龟挺进秀〕〔长生仙途:育妖养〕〔蛇夫〕〔佛系大佬穿成炮灰〕〔帝王受龙椅含玉势〕〔欢喜:开局寄宿童〕〔蛇婚〕〔当我和竹马联姻以〕〔那一天〕〔我满级道士,开局〕〔美女世界〕〔农村女婿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