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162章 最远的征途
    第162章  最远的征途
    大宛国位于今天的费尔干纳盆地,实际上已不在狭义西域的范围之内。
    但在对世界地理常识近乎空白的汉朝人看来,似乎与他们已经触及的地方没有什么不同。
    这是汉朝进行的最远距离的征战,甚至超过了霍去病和刘瀚曾经到达的瀚海,要知道从长安到贝加尔湖的直线距离是2220公里左右,加上绕路,最多3000公里。
    大宛国的都城在贰师城,离长安4000公里,有六万户,三十万人,军兵六万人,战斗力虽然不强,但没有几万人,是打不下来的。
    大宛向东到都护治所四千三十一里,向北到康居卑阗城一千五百一十里,向西南到大月氏六百九十里。
    北面和康居、南面和大月氏接壤,国中的土地风气、物类民俗和大月氏、安息相同。
    大宛人用葡萄酿酒,富人藏酒达到上万石,最长的几十年都不坏,那里的人喜欢饮酒,马匹食用苜蓿。
    这去打大宛,一来一回,加上各种绕路,直接超过了一万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地球周长也才四万多公里,直接有地球周长四分一了,这是除了成吉思汗外华夏最远的征途了。
    由于赵破奴对楼兰、姑师等西域小国的胜利,导致汉朝对大宛颇为轻视,我700人就灭国了,西域太好打了,他们以为大宛和塔里木盆地里的城邦小国一样容易征服。
    再加上投汉武帝所好的那些汉使趁机对汉武帝大肆吹嘘,说远征能给汉朝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
    这些在西方忍受过断粮之苦的使者,对于远征的巨大困难轻描淡写,甚至绝口不提,反正目前大汉对外作战几乎没有输过,打不赢只能是你将领能力不好。
    在这样的盲目乐观中,汉武帝派出了有心栽培的外戚李广利出征了,这虽然只是一个出身市井的一般人才,却因为妹妹李夫人,还有如今外甥昌邑王的关系鸡犬升天。
    现在成为了汉武帝扶持起来分刘瀚权力的利器,也成为了威震西域的领军人物。
    由于连年对匈奴作战,再加上汉武帝这些年大肆修建宫殿,求仙问道,汉朝实际上已经感觉到了国力被透支。
    所以李广利率领的部队,说是数万人,其实不过是搜集来的数万罪犯刑徒与6000胡人附庸骑兵。
    这也是汉武帝后期对外征伐的惯用套路,他希望以一支较少规模的兵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是这个小规模骑兵取得大胜利,只有霍去病能做到,大汉有且只有一个霍去病。
    这一路并不顺利,在李广利的估计中,由于路途遥远,攻城战大约会在来年夏季进行。所以汉军选择在公元前104年的秋天出发,取道天山南麓行军。
    而这一年,大汉关东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甚至侵扰到了河西的屯田区,这也是刘据多次劝解汉武帝不要修建建章宫的原因之一,这次蝗灾让李广利的西征军难以得到有效的后勤补给。
    汉军只能因粮于敌了,这是霍去病常用的做法,但李广利始终不是霍去病,西域各国也不是匈奴,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年冬天,整个西北地区雨雪交加,寒冬的雨雪,落到了前进的汉军头上。
    “太冷了!”好像汉军在风雪中瑟瑟发抖,艰难行军。
    “好饿呀!”
    “你还有水不?给我喝一点点。”
    ……
    可以说,一路上的汉军又累又饿又饥渴,士气异常低迷。
    “将军,怎么办?”看着军中士气低下,李广利的亲兵很是担忧。
    “让大家再忍忍,等我们到了渠犁,他要是不给粮食,我就打。”
    于是,大家只能忍一忍,好不容易到达了渠犁国。
    “将军,他们禁闭城门,不给咱们粮食。”
    “什么,岂有此理,给我打!”
    ……
    公元104年,李广利率军西征,但沿途却遭到西域小军的重重刁难,这些小国本身就粮食储备有限,拿不出多余的粮食来供应汉军。
    再加上匈奴的事先教唆,与大汉自身欠佳的形象,西域各国一同进退,坚定地紧闭城门,拒绝给汉人提供补给。
    李广利被逼大怒,指挥军队对胆敢抗拒的小国,一律攻杀灭掉,但这是极其困难的,攻下了城市就有军粮吃,几天攻不下就只能硬着头皮前进,还要时时担心后路被切断。
    <div  class="contentadv">        队伍进入塔里木盆地后,经过楼兰—尉犁—渠犁—轮台—龟兹—温宿等西域国家,简直是一路走一路打,多面树敌呀。
    这越走越困难,甚至粮食经常不够吃。
    “将军,咱们粮食又不够了。”
    李广利无奈的说着:“杀牛马吧。”
    想当初他是何等雄心壮志,自比卫青、霍去病、刘瀚这样的将领,现在内心只有痛苦和失落,他感觉自己可能要失败了,这目的地才一半,人就损失好几千了。
    “可是没有牛马,那些攻城的战车和武器怎么办?”
    “不带了。”
    他不得不杀牛马为食,失去畜力的汉军不光更加被动,战车和攻城武器也因为畜力的丧失而无法携带,李广利只能狠心把这些扔下。
    李广利被迫在车师附近的高昌壁,安置了一部分伤病员,并留下部分人马保卫后路,然后剩下的兵马继续前进。
    这一走,就花了大半年时间。
    “将军,我们到达大宛国郁成城了。”
    看着前面伫立的城池,汉军泪流满面,他们这路走了真不容易,因为严寒得风寒死的就有几千人,一路上累死、饿死的又有几千人,等到达这里的时候,李广利手下只有3673人了。
    郁成城分为内墙和外墙两层,城墙成规则的四边形,外城有雄伟的巨大泥砖修葺的塔楼,北侧12座,东侧20座,南侧6座,还有宏伟的拱门结构。
    内城有三到四个门,地势比外城更高,城中有一座巨大的拥有穹顶的圆形建筑物。
    大汉兵马早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在稍作休整后,李广利下令猛攻郁成城。将士们跃马挥刀,奋不顾身地冲向城下,只要打下这座城池,就可以直达大宛国都了。
    “杀!”
    汉军不停的进攻,但城墙高大,他们没有攻城的器械,而且好多汉军是罪犯,没有打过太多硬仗。
    “砰!”
    “救命!”
    郁成城的大宛兵也不屈服,纷纷向城外射箭,投石,大汉兵马损失惨重,败下阵来。
    李广利无奈拔出剑,亲自上阵,“再次进攻!”
    “杀!”
    又一次失败了,他被几个亲兵护着逃回营帐。
    眼看兵马又折损一半,李广利与将士们开始分析起来。
    “大宛军队以逸待劳,咱们又是疲惫之师,孙子兵法里面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咱们只有三千人,现在只剩下1800多人了,城内估计有7000多大宛士兵,怕是打不下了。”
    “是呀,将军,咱们没有攻城的器械,人又少,弄不好全军覆没呀。”
    几人一番合计,若再硬拼下去,恐怕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一个小小的边境小城都拿不下来,更不用说去攻打大宛国的都城贰师了……
    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
    “唉,我有愧陛下,撤退吧。”
    无奈之下,李广利选择了撤军,一路上,汉军颠沛流离,忍饥挨饿,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行军,终于在公元前105年,回到了大汉王朝的边境重镇——敦煌。
    他率军出征的时候至少有四万六千人,回来的时候只有几千上,从大宛回来的有1800人,加上放在车师附近安置的伤员和护卫的后路人马2700人,一共才4500左右。
    各种死亡导致只剩下十分之一,惨败得简直没法看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老赵与表儿媳妇孙〕〔当我和竹马联姻以〕〔女主家世显赫父母〕〔知乎推荐高质量网〕〔尘不到顶弄闻时〕〔说他碰到你了没〕〔开门迎客〕〔临高启明〕〔四合院:从机械工〕〔龙珠之我能看到战〕〔玄幻:开局被迫下〕〔规则怪谈:要求我〕〔和前任他叔联姻后〕〔告白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