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90章 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第90章  掩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
    一说到名教,朱允熞还是有些认知的。
    所谓名教,并不是西方的宗教,而是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
    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确定的,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所设置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名教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没有名教,就没有家天下。
    皇帝轮流座,明年到我家。
    老朱缓缓说道:“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以及天下的读书人,他们忠于的,其实不是咱老朱家,而是名教,是天下读书人的利益。”
    “只要你注意维护这一点,你就无数忠于你的人,源源不断的为伱所用。”
    “记着,你可以杀他们,可以打他们,但一定不能去触犯名教之根本,一定要做出维护读书人利益的样子。”
    “你如今已有才名,有声望,这便是立身之本。”
    “你之前说大明真正的危机,在文官而不在勋贵,说得既对,也不对。”
    “勋贵是真的会起兵造反的,你需要时刻注意这一点。”
    “但文官不一样,你只要用“名教”将他们束缚,他们就反不了。”
    “否则,他首先就会被自己所在集体抛弃,被其他文官抛弃。”
    “即使他们人数再多,遍及整个朝堂,但他们想要挟皇帝,都只能以大义的名分,而无法明目张胆的造反。”
    “你只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就能对他们生杀予夺,如笼中鸟一般,任你起落。”
    “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他们在儒林中的威望很高,是如今天下读书人的带头人,你用他们,就是给天下读书人做一个榜样。”
    “表明咱老朱家,看重读书人。”
    “不过,你也无须忌惮他们。必要的时候,你若想杀,就可以杀之,再换一批人用就行了。”
    “只要大义的名分还在,天下读书人还认你在维护他们的利益,那便没有任何问题。”
    “记住,有名教,才有忠臣,你才有人可用。”
    “若没有名教大义,你将无人可用。”
    听到这里,朱允熞仿若被骤然点醒,瞬间明白过来。
    后世都以为东林党误国,文臣误国。
    正是因为他们,才导致大明的局势每况愈下,直至亡国。
    但回过头看,东林那群人,说破天也就是敢嘴巴上批判一下朝廷。
    真让他们造反,再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或者说,他们骂归骂,但还是要为朝廷办事。
    若是造反,都不用皇帝出马,他们自己内部,就会先将这个人拍死。
    文官死谏,拿名分来要挟,就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但皇帝对他们要打要杀,又十分容易。
    后世有学者评论说,华夏古代没有西方那种掌权的宗教,但儒家又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西方宗教的作用。
    西方的君主,需要尊崇或者信仰上帝,信仰宗教。
    而华夏的皇帝,则需要礼敬孔圣人,推崇儒家。
    本质上,这也是一种神权。
    而君权和神权的关系,则构成了整个统治的基础。
    说白了,就是神权使君权得以神化,并为政权的合理合法提供神秘主义的解释。
    君权为神权提供政治上的庇佑,并对神权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保护。
    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儒家本质上也是一种“神权”。
    只不过,不像西方有“教皇”这种人间代表,儒家只有死去的圣人,只有一个“大义”的牌位。
    如此一来,也决定了儒家会始终屈于君权之下,为君权所用。
    当然,两者之间,处理的事情,又有些不同。
    在世俗事务上,天子乾纲独断,儒家的臣子,很难做出任何有效的干涉。
    但一旦涉及到“神”的部分,也就是名教大义,他们就都站出来了。
    比如说,嘉靖时期的大礼议之争。
    在后人看来,满朝大臣为了皇帝父母是谁,争了三年,将朝政国事都丢在一边,简直是无法理喻。
    但在那些信奉名教的儒家读书人眼中,这是名教大义,是皇统之争,比任何事都重要。
    本质上,这就是君权与神权的较量。
    因为礼仪之事,权力一向是归于儒家,归于名教的,帝王很少会去做改变。
    大多数时候,也没有动力去变。
    反正就是一个形式,一种礼节而已。
    并不涉及帝王的实际利益,反而对其利益有维护巩固的作用。
    因而当嘉靖因情形特殊,插手进去的时候,双方就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礼”上的争夺,而是世俗的一般事务,哪怕嘉靖决定动员大明的所有军队,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对外战争,他都可以轻易的决定。
    大臣,尤其是信奉儒家的文臣,除了稍微劝谏一下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阻止的办法。
    恩出于上,天子乾纲独断。
    国之大事,系于帝王一人。
    这也是名教,也是大义。
    作为读书人,也要维护这一点。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维护儒家,维护封建礼教,对帝王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要不然,汉武帝也不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控制是统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就是后世的国家,也时刻注意培养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以及不断的宣扬爱国主义。
    因为没有这些,统治基础将不复存在,整个国家都会土崩瓦解。
    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君权对天下的统治,这是表象。
    掩藏在君权之下的名教大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才是真相。
    当统治者启用儒家的时候,这一点就分不开了。
    虽然君权始终压制着儒家,压制着“神权”,但却不能不用。
    至于佛教和道教,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更像宗教。
    但实际上,他们都被儒家渗透了。
    “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朱允熞认真的说道。
    实际上,他心中有自己的想法。
    真的只有宣扬封建礼教,维护天下读书人利益这一条路吗?
    也未必!
    作为穿越者,他知道还有不少取代的办法。
    比如爱国主义,比如民族大义。
    相比儒家的君臣大义,其实更容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
    也可以不受名教所困。
    至少,不能让自己被那些读书人用名教大义的名分所困。
    但任何办法,都只能徐徐图之,慢慢改变。
    否则,统治基础就真的不稳了。
    在这个时候,朱允熞当然不会去反驳老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老朱的想法没错。
    他想变,也是后事。
    而且必须要慢慢来。
    “还有你那些叔叔,咱将他们都分封王了,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以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咱现在问你,胡虏不安定,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你准备怎么办?”
    老朱说着,目光落在了朱允熞的脸上,似有期待,脸含笑意。
    这是新一轮考验又开始了?
    老朱总是在谈事的时候,不知不觉来考验别人。
    趁别人精神最放松,最毫无防备的时候,让人吐露心中的真实想法。
    这一招真高啊!
    老朱还运用得出神入化,丝毫也不着痕迹。
    朱允熞心中感慨。
    若不是他知道这段历史,恐怕还真会不知不觉中了老朱的道。
    那就会为以后的自己,挖一个大坑了。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十分难以清除。
    不过,既然知道老朱心中的正确答案,他当然不惧。
    “皇爷爷,孙儿以为,对待诸王,要用德来安抚,用礼来牵制。”
    “如果还不行,就削减封地。”
    “再不行就改变他的封地,将他安置到其他地方。”
    “若是还不行的话,就只能出兵讨伐了。”
    说完,他望向老朱。
    朱元璋哈哈大笑,对他的答案非常满意。
    “你说得不错,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朱允熞心中暗暗吐糟了一句。
    这次得多亏朱允炆的“教导”了。
    “好了,今日教你的,你需牢牢记住。”老朱道:“日后若有时间,咱再教你更多的兵法。”
    “虽然为人君,未必要知道那些,但你既然创办军事学堂,又为山长,总得能镇得住将领们。”
    “明日咱就下旨,让你正式监国。朝事繁多,你好生准备吧。”
    朱允熞心情波澜起伏。
    监国啊!
    执掌整个大明!
    终于可以大展拳脚,来改造这个时代了吗?
    “是,孙儿一定实心办事,将大明江山治理好。”
    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忽然又道:“你得空的时候,多与两位哥哥相处。”
    “咱不希望你二叔的悲剧,再度发生。”
    朱允熞心中又是一颤,风浪再生。
    老朱果然清楚一切,洞若观火。
    这算是提醒,还是警告呢?
    老朱心中最放心不下的事,应该就是这个了。
    骨肉相残,兄弟举刀而向。
    可他不动手,朱允炆和朱允熥呢?
    他们真的能放下不争吗?
    若他们来争,那自己只能还手。
    这可不能怪他。
    但这些话,他无法在现在向老朱说。
    只能埋藏在心底。
    “是!”
    他不敢多言,唯恐露出马脚,只是恭敬的应了一个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当我和竹马联姻以〕〔老赵与表儿媳妇孙〕〔独占糙汉1.v1书香〕〔蛇夫〕〔人在斗罗写日记,〕〔主攻穿越古代科举〕〔重生八零:空间商〕〔网恋需谨慎小说〕〔知乎推荐高质量网〕〔我把女友养成天后〕〔倾城女仵作〕〔那一夜,她带走了〕〔那一天〕〔原神:开局转生大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