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113章 交易达成,大戏开锣
    第113章  交易达成,大戏开锣
    “还请太孙殿下明示!”
    黄子澄、齐泰以及一众文官同时行礼。
    虽然明白朱允熞是趁此机会,逼迫他们同意一些以前不可能同意的事情,但为了咨政处,为了成为咨政大臣,必须忍。
    只希望这第三件事,不要太过分。
    “去岁皇爷爷下旨,迁全国各地工匠四万五千户,计二十余万人,移入金陵十八坊,为大明制作军需民用物资。”
    “他们当中,不乏能工巧匠,所制作的东西,对朝廷对天下,皆大有禆益。”
    “孤想设立一个技术研究和制造局,从这些匠人挑选出优秀者加入,赐予官身,领朝廷俸禄,对其中有杰出贡献者,做出利国利民之重要物件者,封赏爵位。”
    此言一出,下方的文官们皆是神色大变。
    设立技术研究和制造局也就罢了。
    他们不懂这个,觉得可能就是太孙殿下好玩,弄出来的东西。
    虽说有玩物丧志之嫌,非是储君应该做的事情,但也无足轻重。
    可给工匠们封官,还赐爵?
    这是为啥?
    不过是一群卑贱的工匠,做点东西出来,赏几两银子也就是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他们做的东西最好,那也是技艺,是末。
    而儒家经典,圣人之言,这才是本。
    若朝廷重用他们,岂不是舍本而求末吗?
    多少士子寒窗苦读数十载,都不一定能谋得一官半职。
    区区工匠,也要赐予官身,这怎么能行呢?
    更别说是封赏爵位了。
    要知道,除了有开国之功的大臣,素来只有立下赫赫战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武将,才会封爵。
    而文官,不管在朝堂上有多大的权势,也不管地位有多高,都不封爵。
    死后能得一个好谥号,就已经是极至了。
    现在太孙殿下竟然说要给那些工匠们封爵,简直是要颠倒朝纲了。
    不行!
    绝对不行!
    一众文官就要劝谏,阻止此事发生。
    这时,便听得朱允熞悠悠说道:“这是最后一件事,若是诸位没什么意见的话,咱们就可以议一议设置咨政处的事了。”
    到嘴边的话,瞬间又都一个个吞了回去。
    虽说设置技术研究和制造局,给工匠们封官加爵,让他们很难受,但毕竟不牵涉切身利益。
    工匠们就算被封了官,赐了爵,也影响不到朝局大政。
    还是得继续做他们的工匠。
    他们不满,也无非是觉得工匠们待遇高了,显不出读书人的尊贵地位。
    相比之下,咨政处的设置,才是大事。
    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当下这个关口,太孙殿下的要求,就尽量满足吧。
    一群文官你看我,我看你,皆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
    黄子澄拱手道:“此事虽与旧例不符,但既然太孙殿下心意已决,下官等照办就是了。”
    朱允熞笑道:“孤只恐由此引来流言蜚语,招惹无端攻击,希望诸位发生劝谏同僚,不要有这等事情发生。”
    “请太孙殿下放心,下官们必定尽心竭力,办妥此事。”文官们齐声答道。
    他们的心思,都已经完全放到了咨政处上面。
    “嗯。”朱允熞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咨政处的设置,事关重大,还需要立一个章程,为何要设?如何设?怎么设?职权,地位,归属,诸般事情,都需要好好议一议。”
    他说着,活动了一下身体,漫不经心的随意说道:“孤的意思,你们下朝之后,与朝中官员们都好好商议一下,有什么好主意,该上奏章就上奏章。”
    “孤在这里给各位交一个底,皇爷爷的意思是,咨政处可以设置,但必须得有一个妥善的法子。”
    “诸位都懂了吗?”
    此言一出,下面的文官们都兴奋不已。
    陛下已经同意设置咨政处了吗?
    原本这才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只能寄希望于太孙殿下,在陛下面前好好劝谏。
    没想到,陛下竟然都同意了。
    只要他们议一个章程出来,事情就成了。
    “下官领命!”一众文官激动不已。
    “那没什么事,就都散了吧。”朱允熞挥了挥手。
    众官员连忙行礼,退了下去。
    很快,朝廷即将设立咨政处,置大臣协助代理国政的消息,便不径而走。
    刹时间,整个大明官场都沸腾了。
    在此之前,以黄子澄,齐泰,刘三吾等人为首的一众文官,日日在文华殿协助太孙殿下批阅奏章,便已经引来了无数非议。
    也传出了朝廷有心要设置咨政处的流言,但很多人还是不太相信。
    陛下废除丞相制后,曾下诏说过永不再立。
    现在却设咨政处,那与当初的丞相又有何异呢?
    对于咨政处有多大的职权,他们还搞不清。
    只是想当然的认为,既然是帮陛下批阅奏章,代理朝政,必定是位高权重,如同丞相一般。
    “垂拱而治,挑能吏贤臣而重用,太孙殿下此举英明啊。”
    “不错,看来,以后的读书人,就有望入咨政处,代理朝政,真正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就是不知道,这次有哪几位大人,能进入咨政处呢?”
    “咨政大臣,这岂不是与辅政大臣,顾命大臣一般无二吗?”
    “那也不知道啊,只听说要设咨政处,并没有说会有咨政大臣。”
    “哈哈,既然咨政处都设了,自然就会有咨政大臣。”
    “我听说,大理寺卿黄大人,以及兵部左侍郎齐大人,这些时日,都在文华殿协助太孙殿下处理政务,太孙殿下对他们极为满意,应该都有望入咨政处。”
    “咨政处何等重要?太孙殿下虽然已监国理政,但进入咨政处的人选,肯定还是得陛下定夺。”
    “以陛下对太孙殿下的宠信,只要太孙殿下进言,陛下多半是会听的。”
    ……
    无数官员都在私下议论着,琢磨着有些哪些人可能进入咨政处,甚至想着怎么提前逢迎,巴结讨好。
    不过,也不乏的反对的声音。
    “国家大事,岂可假手于人?太孙殿下让这些人在文华殿批阅奏章,已是过分之极,如今还要设咨政处,荒谬,太过于荒谬了。”
    “我等受读书几十年,又受朝廷恩惠,不可负圣贤教诲,断要阻止此事发生。”
    “朝政之事,理应由天子乾纲独断,交予储君监国理政,尚有道理,可交给咨政处,万万不行。”
    “对啊,现在又并非新皇登基之时,无须设立顾命大臣,岂能将朝政委托他人?”
    反对的人群,主要是一些与黄子澄,齐泰等人素有嫌隙的官员,朝廷上的政治对手。
    他们认为自己又无望进入咨政处,掌控大权。
    当然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竞争对手入咨政处了。
    但他们的反对,很快就淹没在一大片的赞同中,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
    皇帝都同意了,一干在朝廷上举足轻重的大臣又都鼎力支持,他们反对又能有什么用呢?
    这一点,正是朱允熞想看到的。
    若是不给黄子澄,齐泰他们一点“甜头”,让他们看到自己代国理政的“希望”,那肯定是死谏,绝不能让朝政假手于人,绝不可设置咨政处的。
    声浪一起,再想推行,就非常困难。
    至少,也是无端给自己制造极大的障碍。
    如今,既然他们都同意了,事情就好办了。
    朱允熞将一应章程,都详详细细的写好。
    接下来,大戏即将开锣。
    那些现在幻想着自己在做咨政大臣,手握大权的人,若是看到他写的章程,恐怕要吐血三升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当我和竹马联姻以〕〔老赵与表儿媳妇孙〕〔独占糙汉1.v1书香〕〔蛇夫〕〔主攻穿越古代科举〕〔人在斗罗写日记,〕〔重生八零:空间商〕〔网恋需谨慎小说〕〔知乎推荐高质量网〕〔我把女友养成天后〕〔倾城女仵作〕〔那一夜,她带走了〕〔那一天〕〔原神:开局转生大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