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149章 民心可用,神棍要做到底吗?
    第149章  民心可用,神棍要做到底吗?
    海岸边。
    当朱允熞带着新军将士登陆的时候,前来迎接的人群,发生了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
    此际在这里等待他凯旋归来,可不止有蓝玉率领的军队,还有松江本地的很多百姓。
    大明的百姓,大多数还是住在乡村里的。
    住在府城里面的人不多。
    但倭寇和反贼一旦将府城占领,将军队击败,也同样会去抢掠村野。
    只是村落的分布很散。
    一个个抢掠,需要大量的时间。
    倭寇和反贼占领松江府的时间还太短,大部分村落,还没有被他们屠戮抢掠。
    尽管如此,乡村的百姓也是人心慌慌。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先进的交通工具,想逃命也非常困难。
    虽然有不少人逃了,但还有更多的人,仍在村子里坚守,将命运交给了上天。
    万万没想到,一转眼,松江府城已然收复。
    朝廷的军队几乎就是从天而降,顷刻间就横扫了倭寇和反贼。
    新军乃是天兵,皇太孙是神灵转世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松江。
    传得有声有色。
    “连倭寇和反贼都向太孙跪拜,高呼太孙是上神大人呢。”
    “可不是吗?若不是神,他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指挥千军万马吗?”
    “自古名将,我看都不如他,就算兵仙再世,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倭寇和反贼平定了吧?”
    “我听说,太孙殿下只带五百兵马,就夺回了松江府城,眼下又带着人马,去攻打倭寇的老巢据点了。”
    “五百人就将倭寇和反贼灭了?不可能吧?咱们村子里都远不止五百人啊!”
    “你们村的人,能和太孙殿下的天兵比?”
    “那倒也是。”
    “我也听教书先生说,自古以来,就算是七岁的皇帝,登基之后,也是由顾命大臣处理朝政,哪有真让孩子理政的啊?也就是咱们这位皇太孙,神灵转世,才有这般本事。”
    “那可不是吗?就因为他不是嫡长孙,又只有七岁,陛下对册封他为皇太孙,还十分犹豫呢。后来是文武百官,京城百姓,国子监学子,军中将领,一起上书,才封他做了储君。”
    “这事我也有耳闻,当时京师一名渔夫,从鱼腹里剖出了写有“大明兴,南王立”的布帛。那时太孙殿下刚被册封为南王。”
    “这个我也听说,还有人在长江里捞出一块石头,上面写着“南王当立,天下大吉”,果然啊,这神仙和凡人就是不一样,上天都给出旨意了。”
    “哈哈哈,我们那里还有一个秀才说,这种事都是人为造出来的,只能欺骗无知愚民,他们读书人是不会上当受骗的呢。我看他就是读书读傻了。”
    众人纷纷点头。
    秀才就是读书读傻了,才会对什么都质疑。
    大家越说越兴奋,也越来越离谱。
    “他以后要是当了皇帝,那咱大明百姓,是不是都有福了。”
    “那是肯定的。到时候,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据说太孙殿下出生的时候,天降祥瑞,紫气东来三万里。”
    “这不是很正常嘛,但凡圣人隆世,神仙转生,上天都会降下异象。”
    “我还听人说,太孙殿下一岁能文,两岁能武,三岁的时候,教书先生就已经教不了他啦。”
    “太孙殿下在集贤楼写诗词的时候,好多人看见长江里有蛟龙升空。”
    “太孙殿下力大无穷,可以徒手捉老虎呢。”
    “不会吧,他可还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你懂个屁,他是神仙,神仙懂吗?哪吒知道吗?三岁就能闹海,龙王都被捉来剥皮抽筋。咱太孙殿下,可不比哪吒逊色半分,徒手捉老虎算得了什么?”
    “那是。若没有这份本事,如何能靠几百兵马,就将几万倭寇和反贼给灭了。”
    “有道理!”
    “有道理!”
    ……
    三人成虎。
    但凡这种故事,人们总是喜欢添油加醋的。
    每人加一点,就渐渐变得面目全非。
    从夸太孙殿下文武全才,慢慢奔着洪荒神话去了。
    再说下去,只怕要变成手握日月摘星辰……
    看到船只靠岸,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
    想看看传说中的太孙殿下,是不是和哪叱一般,有着三头六臂?
    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朱允熞从船上走了下来。
    百姓们看得分明,真是一个六、七岁大的娃娃,旁边还跟着一个一般年龄大小的女娃。
    气宇轩昂,神采飞扬。
    许多雄壮威武的军士簇拥着,虽然没有三头六臂,手里也没有拿武器,但似乎比庙里的哪叱还要威武霸气。
    真真是神仙转世啊!
    呼啦啦!
    百姓们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参见太孙殿下!”
    “参见太孙殿下!”
    ……
    朱允熞倒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场面,倒是有些不自在了。
    蓝玉上前见礼。
    “太孙殿下,此次歼倭之战,连创奇迹,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倭寇据点的大火烧了三天。
    此前他也已派人上岸来通知了,蓝玉一到海边,就收到了消息。
    “之前到处传言太孙是神仙转世,咱一直不信。如今看来,还真是了。”蓝玉感慨万千。
    蒋瓛在旁边接言道:“太孙殿下若非神仙转世,如何能在七岁之龄,就有这般本事?百姓们虽然喜欢以讹传讹,但这次他们说的,还真没错。”
    你们两个……
    朱允熞的脸刷地红了。
    我只是为了忽悠倭寇及其汉奸仆从军去自相残杀,免得新军士兵流血牺牲,伱们还将这个当真了?
    但看了看他俩的神情,再望了一眼岸边跪了一地的百姓,他忽然觉得,这个神棍,或许还得继续扮下去。
    “乡亲们,大家都起来吧。”
    朱允熞向百姓喊道。
    跪在地上的老百姓,闻言才纷纷从地上爬起来,千万双眼睛,一齐望向了他。
    对于这位“神仙太孙”,百姓们皆是万分好奇。
    “倭寇已经剿灭,他们老巢也被一把火烧毁了。”
    “所有的倭寇,要么葬身火海,烧成灰烬了,要么就跳到海里喂鱼了。”
    朱允熞的声音一落,百姓们再次欢呼了起来。
    许多人眼睛里都饱含泪水。
    虽然松江府城被攻占,是大明建国以来的第一回。
    但在此之前,小规模倭寇对乡村的骚扰,可是从来没有停止过。
    身为沿海地区的百姓,谁家也没有亲人被倭寇杀害?
    谁家没有被抢掠过?
    此际听到倭寇已被太孙一举荡平,顿时一个个热泪盈眶。
    待到欢呼声渐渐静下去之后,朱允熞又接着说道:
    “孤已经奏请了朝廷,放开海禁,允许沿海的百姓自由出海,打渔,与海外番商进行贸易。”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安静了下来。
    百姓们的目光中,都充满了不可思议之色。
    场中,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声问道:“这……这……这是真的吗?”
    朱允熞笑道:“老人家,孤虽然是小孩子,但也是太孙,奉旨监国,岂有儿戏之语?”
    “太好了!”老人激动得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抬头望天,道:“老天开眼啊,大明朝开海禁了。”
    不止是他,许多百姓都是如此。
    一个个激动万分。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条件,百姓们能做的,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唯其如此,才能养家糊口。
    可因为倭寇作乱,从元朝开始,朝廷就开始禁海。
    尽管如此,百姓们偷偷下海,去做生意,去捕鱼……到海上去谋生的,始终很多。
    可一旦被朝廷发现,就会遭到严惩。
    许多人因此而丢了性命。
    可百姓们也没有办法,他们总得弄到一口吃的,总得活下去啊。
    看着近在眼前的大海,就如同守着一座宝山,却不准他们进山,这谁又能忍得住?
    而且,官府为了防止百姓们偷偷下海,还将他们往内地赶,不许他们住在海边上,沿海的良田,都荒废了不少。
    许多本来住在海边不远处的百姓,甚至因此家破而亡。
    此际听到要解除海禁,让他们自由下海,也难怪这些松江的百姓喜不自禁,感慨万千。
    倭寇没了,以后自由出海了。
    太孙殿下绝对是神灵再世。
    百姓们再度跪了下去,磕头谢恩。
    朱允熞道:“孤还决定,要在这一带的海边,挑一处地方,建一所港湾城市,供船只停泊,商贸往来。”
    “朝廷会下拔银子,孤也希望你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一起努力,将这座城市建好。”
    “大家说,好不好?”
    “好!”
    他的话音一落,百姓们齐声回答,声震九天。
    朱允熞的嘴角边,浮起一抹笑意。
    如今的松江府,所辖之地,也就是后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
    作为长江的出口,上接长江,下临大海,又有黄埔江穿过其中,此地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除此之外,松江府本身的基础,也非常不错。
    土壤肥沃,田地亩产很高,商品经济发达。
    如果说要让大明开启大航海时代,进行海外殖民,发展国际贸易,那松江府无疑是最适宜作为中心节点城市的。
    他要在这里,建造一座奇迹之城,来推动整个大明加速向着新时代迈进。
    这首先要取得当地百姓的支持。
    若是有什么人以破坏风水为由,横加拦阻的话,虽然朱允熞可以镇压,强制推行,但恐怕还是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直接用自己此刻“神仙”的身份,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中,何乐而不为呢?
    何况,大明朝廷的经济状况,朱允熞还是很清楚的。
    老实说,国库的钱委实不多。
    毕竟,大明才成立二十几年,又年年用兵,花费巨大。
    可他要大力发展新军,要搞技术研究和制造,要修建远洋的宝船……这些都需要钱。
    还能拿出多少银子,建设新的海港城市呢?
    如果可以发动民间力量筹措资金,那就最好不过了。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
    民间很多寺庙,都是老百姓自发捐款筹建的。
    即使是没有钱的穷苦人家,也能通过做工的方式,出一把力。
    毕竟,做农活是有季节性的。
    一年真正在田里忙碌的时间,主要是春耕秋收。
    闲下来的时间,就能出力建设了。
    看着下方沸腾的百姓,热情高涨的人群,朱允熞就仿若看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正从地平线上,徐徐升起。
    ……
    ……
    ……
    金陵。
    皇宫,奏天殿。
    朝会正在进行时。
    文武百官朝拜之后,太监便高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启奏陛下!”
    黄子澄走出朝臣队列。
    “臣听闻前方有捷报传来,但不知为何,宋国公冯胜接了捷报,却没有上呈朝廷,反而将报信的人关了起来。”
    “哦?”老朱的声音,微微有些惊讶,问道:“冯爱卿,可有此事?”
    冯胜连忙站出来,道:“陛下,此事微臣正待禀报。昨日收到的这封捷报,满纸皆是荒谬,一眼便知是在胡说八道。”
    “前方将领,夸大其辞,虚报军功,虽亦是屡见不鲜之事,但如这封捷报这般荒唐的,微臣还是第一次见到。”
    “故而将报信之人拿下,严加盘问。但此人却一口咬定,捷报是真的。”
    “微臣不敢擅自做主,已将捷报带来,上呈御揽,请陛下定夺。”
    说着,他从袖中拿出捷报,弯腰双手捧上。
    太监忙走过来,将捷报接过来,再送到老朱手中。
    朱元璋翻开来一看,脸色顿时一变再变。
    先是大喜,后来脸色却慢慢阴沉了下去。
    许久,老朱将捷报收起,问道:“冯爱卿,你是说,怀疑这封捷报有假?”
    冯胜抬头:“臣自追随陛下以来,东征西战,领兵三十余年。大小战数百起,自问亦堪称知兵之人。”
    “捷报所载的战争过程,在臣看来,已不止是言过其实,而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了。”
    “臣又不是三岁小儿,岂能被这种捷报所骗?”
    朱元璋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半晌,吩咐太监道:“将捷报发下去,让大伙儿都看看吧。”
    太监连忙拿过接报,送到领头的大臣手中,随后便一个接一个,传阅了下去。
    “大家都看完了!说吧,有什么想法?”老朱问道。
    众臣顿时纷纷出言。
    “陛下,宋国公说得不错,这捷报的内容,太荒谬了。”
    “这不像是军情捷报,倒似是说书先生说的神话故事。”
    “虚报军功,历来皆有,也不足为奇。但他这编得也太不像话了吧?”
    “假的,这绝对是假的!”
    “这要是真的,我以后名字倒过来写!”
    ……
    朝常上,文武百官几乎都认定,捷报一定是假的。
    唯独黄子澄高声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短短数日,前线便传来捷报,看来,倭寇之乱,弹指可定。松江城不出几日,必定收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当我和竹马联姻以〕〔老赵与表儿媳妇孙〕〔独占糙汉1.v1书香〕〔蛇夫〕〔主攻穿越古代科举〕〔人在斗罗写日记,〕〔重生八零:空间商〕〔网恋需谨慎小说〕〔知乎推荐高质量网〕〔我把女友养成天后〕〔倾城女仵作〕〔那一夜,她带走了〕〔那一天〕〔原神:开局转生大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