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178章 隐情,将黄子澄明正典刑
    第178章  隐情,将黄子澄明正典刑
    朱允熞微微愣了愣,不明白为何杨士奇会有这样的判断。
    蒋瓛笑问道:“何出此言?”
    杨士奇看了看四周,见店家已然自顾自的忙活去了,旁边桌上的客人也已离开,再无外人偷听,方低声道:“此事也不难分析。当今太孙虽年仅七岁,却是绝世天才,文韬武略,无所不精。”
    “落笔有神,用兵如仙,朝政国事,无有不通。常作出人意料之举,却令人拍案叫绝,以他年龄,说是生而知之的神仙,亦不为过。”
    “加征商税之事,乃是太孙提出来的。据我所知,当时太孙就已经提了要设监察机构之事,此奏还刊在邸报上,明发全国。”
    “可时至今日,加征商税之事已在全国推行,监察机构却迟迟未设。”
    “个中情由未明,我推断这背后必定有什么隐情。”
    隐情就是我将这事忘了。
    朱允熞在心中暗暗嘀咕了一句。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无论是加征商税还是设置监察机构,都是他提出来的。
    此后,他便都没有再过问。
    毕竟,他的事情多着呢。
    具体的细节,哪里会管得那么宽。
    可如今看来,征税的事做了,监察机构却未设立,也无人向他禀报此事。
    朝廷官员无数,自有人去做。
    难道还真有什么隐情不成?
    自己莫不是灯下黑?
    杨士奇又道:“陛下出城休养,国事悉数委于太孙殿下,在一些无知之人眼中,太孙已大权独揽,可越是越这样,此间越是凶险。”
    蒋瓛听到这里,忽然有点后悔问话了。
    涉及太孙和陛下关系的事,哪里是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应该过问的呢。
    何况太孙就在旁边听着。
    但此时也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问下去,道:“凶险在何处呢?”
    “自古储君最不好做,兄台亦是明白人,其中道理,就不须我多言了。”
    “若陛下在皇宫,太孙殿下监国理政,便只须踏踏实实的办事,将国事做好了即可。”
    “可陛下去阳山休养,那太孙殿下能做的,就只有明哲保身。多做多错,无为而治,才是明智之选。”
    “如若不然,当年汉武巫蛊祸事,恐在我朝再度上演了。”
    巫蛊祸事,指的是汉武帝出城休养,太子刘据监国理城,其后汉武帝杀刘据的事。
    “太孙殿下也深知此事,故而才会放手不为。”
    “只可惜了朝政大局,好在总归不过几年时间,待太孙登临大位,一切便将迎来转变。”
    蒋瓛声音变冷,道:“当今陛下对太孙宠爱无比,岂可用汉武举例,你适才所言,未免太过于武断。妄言人心,非是读书人之语。”
    若不是朱允熞以眼色阻止,蒋瓛恐怕立时就要将这胡说八道,挑拔陛下与太孙关系的奸贼拿下了。
    此时强忍怒意,语气不免冰冷。
    杨士奇也察觉他语气不对,但此时正在兴头上,说到隐秘之事,不免情绪稍有激动,便没有多想,仍接着道:“我知道陛下对太孙万般宠幸,可架不住朝中总有奸诈小人,挑拔是非。”
    “如今太孙和陛下分居两地,若是有人挑事,无论陛下信与不信,总归是要查的,那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太孙岂有不防之理?”
    朱允熞愕然。
    杨士奇这番话,倒是十分在理。
    以前老朱在皇宫,两人随时可以见面,有什么误会,也马上就能解释清楚。
    如今老朱去了外面,就没有那么方便了。
    蒋瓛不想问下去,半天不出言,他干脆自己开口问道:“那依公子之见,那些人会如何挑事呢?”
    音色十分稚嫩。
    落在杨士奇耳中,总有几分怪异之感。
    觉得这种朝中秘闻,不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能参与的事情。
    偏生他说得这么淡然。
    杨士奇不由得想起那位天纵之才的太孙殿下,似乎也是这般年龄?
    金陵卧虎藏龙,奇才无数,果不能以常理视之。
    “这也简单得很,无非是“江山社稷,帝王安危”几个字。”
    “似巫蛊之祸,似玄武门之变,大抵都是如此。”
    他没有再接着往下说。
    剩下的话,实不能随意宣之于口。
    以这小娃娃的年龄,若能听懂,那便是世之奇才了。
    江山社稷,帝王安危?
    朱允熞反复咀嚼,顿觉眼前一亮。
    之前徐妙锦向他汇报朱允熞,常茂,齐泰等人的事,他还猜不透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此际听杨士奇一说,却有若拔云见日,豁然开朗。
    是了。
    这些人一定是想做出对老朱安危不利的事情,然后不管成与不成,将这个罪名安到他的身上。
    以他和老朱的关系,这也是唯一能做之事。
    “那太孙殿下,又该如何应对?”朱允熞脱口问道。
    他发觉杨士奇果然有才。
    未入朝堂,却对局势洞若观火。
    对朝堂斗争,皆了然如胸。
    这份能力,胜过常人不知凡几。
    但想想也对。
    历史上的他,能当二十余年的首辅,历经几朝而不倒。
    抛开治国理政的本事不说,在朝堂斗争上,绝对有其过人之处。
    “小娃娃倒是喜欢刨根问底啊。”杨士奇笑道。
    他并不生气,反而十分欢喜。
    如此聪明伶俐的孩子,委实难见,不免就有爱才之意。
    “我与太孙殿下一般年龄,常日听大人说起他的事,对他好生钦佩,不免为其担扰,你快说说吧。”
    朱允熞明亮的双眼闪动,态度诚恳。
    杨士奇叹道:“我非局中人,有些事情不明就里,不好断言。”
    “比如,我一直不懂,为何太孙不将黄士澄交三司审理,明正典法,却一直关在镇抚司诏狱,罪名亦密而不宣。”
    “以太孙殿下的聪明,原应不致于此,或许有我等不知道的隐秘。”
    朱允熞听到这里,想要再问,又觉得自己一个小孩子,不能表现得太过于妖孽,刚才说得够多,继续说下去,就有些过了,便在桌子下轻轻踢了蒋瓛一脚。
    蒋瓛刚才一直眼观鼻,鼻观心,只恨不能将耳朵堵上,不听这些话才好,此际见太孙示意自己,又无法推托,只好硬着头皮问道:“这有什么不对呢?”
    杨士奇笑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黄士澄为朝中文官清流之首,他被捕入狱,朝中人人自危。”
    “此案不定,人心难安。”
    “太孙殿下毕竟还只是太孙,所做之事,应堂堂正正,使朝中人人信服,使天下尽皆安心。”
    “如此方是储君之道。”
    “既不能似天子般乾纲独断,也不能如权臣般行阴谋诡计,唯以正合,以事明,才是正理。”
    “若想治不法之官,以储君之尊,又何须一个黄子澄?”
    “若要掀起如胡惟庸案那一般的大狱,也不是一名储君该做的事。”
    “既是如此,为何要关心他不审呢?”
    杨士奇摇头,道:“此事我想不通,以太孙殿下的聪慧,应不致犯这样的错误,或许黄子澄一案,还牵涉某位至亲宗室……”
    他喃喃自语。
    朱允熞却是已听得愣愣发呆。
    对啊。
    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要对付某一个官员,还需要利用黄子澄来“咬”人吗?
    根本没必要。
    如果说要借黄子澄清洗朝堂,掀起惊天大案,那将老朱置于何地?
    老朱是宠他,可也不是任他胡作非为,想干啥就干啥吧。
    清洗朝堂,将大臣全部换掉?
    老朱还活着呢,你还没登基当皇帝呢,伱想干啥?
    既然这样,那黄子澄留在手中,又有何用?
    还不如早些将其明正典法。
    是自己想错了!
    朱允熞惊出一身冷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他是深知这个道理的。
    自己也并非孔明之才,不能算无遗策。
    但这段时间,一直顺风顺水,无论朝堂上,还是领兵打仗,皆所向披靡。
    不知不觉间,便有些自傲起来。
    做事没有反复推敲,自以为是。
    实际上,黄子澄之事,老朱已经提醒过了,他还出言反驳。
    现在想来,老朱当时没有纠正他,一则是有些话不太好明说,二来嘛,也是对他一个考验,看他究竟会如何行事。
    “一定要小心谨慎啊!”朱允熞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
    有些事,还是要多与别人相议一下。
    一人智短,众人计长。
    自己身边明明有姚广孝这号人物,为何不用呢?
    他心中想着,不觉又看了杨士奇一眼,对他更加了几分欣赏之意。
    朱允熞点了点头:“公子所言有理,我也觉得太孙殿下,应该将黄子澄从镇抚司大狱,移交给刑部,再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将其罪名,公之于天下。”
    此言一出,蒋瓛微微怔了怔,他不太明白,这句话是太孙的正式教令,还是应付杨士奇的场面话,忙道:“待我回去之后,定与我家大哥好好说说,让他与上面的大人说一下,劝谏太孙殿下如此行事。”
    “好极了!”朱允熞清楚蒋瓛是在做确认,兴奋拍手赞同。
    杨士奇毫无察觉,并不知道自己今日一番话,已定了一位朝廷高官的生死。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骚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当我和竹马联姻以〕〔老赵与表儿媳妇孙〕〔独占糙汉1.v1书香〕〔蛇夫〕〔人在斗罗写日记,〕〔主攻穿越古代科举〕〔重生八零:空间商〕〔网恋需谨慎小说〕〔知乎推荐高质量网〕〔我把女友养成天后〕〔那一夜,她带走了〕〔倾城女仵作〕〔那一天〕〔原神:开局转生大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