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196章 召回朱棣?削藩之议!
    第196章  召回朱棣?削藩之议!
    朱棣?
    朱允熞微微怔了一下。
    还真没错!
    要能威慑皇亲国戚,武将勋贵。
    这个人不仅要有能力,而且还必须有一层特殊的身份保护。
    一般的人,就算能力很强,也抗不住这个压力,也不行!
    身为朱元璋的四子,又是马皇后亲生,朱棣的身份,自然没得说。
    堂堂燕王,任你什么皇亲国戚,勋贵大臣,谁敢给他施压呢?
    论能力,朱棣也绝对有这个能力。
    “太孙所构想之税务司,非是王爷之尊,难挑此任。”
    “诸王之中,有能力有胆魄者,无非晋王和燕王。”
    “晋王如何,贫僧不敢断言,也无法举荐。”
    “贫僧随在燕王身边多年,深知其为人。”
    “燕王虽曾谋划储君之位,所为者,亦非一己之享受,不过是不甘心埋没,欲青史留名而已。”
    “如今太孙殿下当政,燕王之才,远不及太孙。再图大位,绝无可能。”
    “若是太孙殿下能不弃前嫌,启用燕王为税务司主管,令其有机会能在史书之上,被重重记上一笔,燕王必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将此事办好。”
    朱允熞沉默不语。
    姚广孝说得没错。
    从历史上来看,永乐大帝朱棣绝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
    一生文治武功,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英明之主,为了功标青史。
    站在帝王的角度,他也确实做得不错。
    文治武功,都堪称一流。
    如果让他来掌管税务司,相信他也不会贪污,不会受贿,也不会惧怕任何压力。
    从这一点上来说,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了。
    只是。
    朱允熞倒不是担心朱棣造反。
    税务司虽然职权很大。
    但首先,这是一个得罪人的职位。
    坐在这个位置,满朝的皇亲国戚,勋贵功臣都会被他得罪。
    还怎么拉帮结派去造反呢?
    其次。
    造反的首要条件是手中有兵权。
    故而,自古便只有武将造反,没有文官造反的。
    文官除非权力大到了能掌控整个朝局,否则,反不了。
    朱棣在北平,掌握着王府护卫。
    时常领兵出征,更是在边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以王府护卫为根基,一声号召,十万边军云起响应,这才能造反。
    若是到了中枢,又不掌兵权。
    那就不用想了。
    这要是都能让他造反成功,朱允熞干脆买块豆腐撞死自己算了。
    但问题在于,藩王出外就藩,这是老朱定下的国策。
    可不是他能说改就改的。
    何况朱棣在九大边王中,位置还极为关键,不可轻动。
    再说,将朱棣调回京师,那晋王,周王呢?
    其他诸王,是不是都要调回来呢?
    不得不说,将他们全部调回京师,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
    都不用自己将来再费尽心思去削藩了。
    可是,老朱能同意吗?
    明朝的藩王制度有严重的问题,根本不能长久。
    越到后面,情况就会越严重。
    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将整个大明朝都拖垮。
    万历初年,大明的宗藩俸禄的开支占到了全国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比全国军费的开支都要大。
    越往后,这个数据越恐怖。
    到了最后,朝廷实在拿不出钱来了。
    全国全部财政收入,用来发放宗藩俸禄都不够,只能拖欠不发。
    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因为只要国库里面有一两银子,宗王就来讨要俸禄了!
    如此一来,国库再也存不下银子。
    遇到突发情况,只能通过加征饷银来解决,以致民变四起,大明走向灭亡。
    但朱允熞一直没有和老朱说过这个问题。
    因为在他看来,这个问题虽然严重,却并不紧急。
    拖上几年,没有任何影响。
    老朱是穷怕了,很想照顾自己的子孙后代,才会设计出这样的藩王制度。
    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臣子,想获得老朱的赏识和重用,他会冒险尝试向老朱指出里面的问题所在。
    但他是储君,大明江山迟早是他的。
    只要不是紧急的事情,和老朱去说,请求老朱改变,就没有太大的必要。
    完全可以等到老朱死了,自己继位登基之后,再去做。
    只是这样的话,阻力无疑会非常大。
    削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历史上,朱允炆削藩,被朱棣推翻。
    朱棣也接着削藩,宗室事实上被“圈禁”,当废物养起来,但却没有降低皇室宗亲的待遇。
    以致于到后期不堪重负。
    如果由老朱来改变制度的话,无疑容易得多。
    毕竟,现在那些藩王,都是老朱的儿子。
    父亲要儿子怎么样,谁都不敢反对。
    但若是他继承大统,那些人就是叔叔,是长辈。
    为了朝局稳重,削藩也就罢了。
    再降低待遇,天下人都会骂他刻薄寡恩。
    其实,朝中的大臣,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朱元璋定的宗室待遇制度有问题。
    此前有大臣向老朱进谏过。
    但老朱还没有听他将话全部说完,就勃然大怒,道:“这小子敢离间我的骨肉亲情,将他绑起来,我要亲自用箭射杀他。”
    自那之后,朝廷官员再也没有人敢在此事上进谏。
    到了后世,就是祖宗成法,谁敢改呢?
    哪个皇帝都不愿背这样的骂名!
    朱允熞原来想着难以说服老朱,就干脆拖到自己登基之后,再去做这件事。
    虽然仍很难。
    但如今看来,老朱对他十分信任,将国事都委任于他。
    对他的建议,也是言听计从。
    这种事情,他纵然监国理政,也不能随意做主。
    但去说服老朱,却未必不可。
    由老朱来出面解决!
    一念及此,朱允熞下定了决心:“好,等到朱允炆,常茂的案子定下来,孤就去向皇爷爷陈情。”
    这时候去见老朱,难免会打草惊蛇。
    使得潜逃的倭寇,彻底消声匿迹。
    朱允炆和常茂也一定以为他有所察觉,而不敢动弹。
    另一方面,新军的建设,还在加速。
    人数也由原来的一千五百人,扩充到了三千人。
    枪支更是都在一批批的换上后装枪,定装弹。
    新军越来越强,等到有足够的力量,轻轻松松就能横扫天下之时。
    藩王镇守地方,也就失去了意义。
    朱允熞决心,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藩王不再分藩,而是将他们全部召回京师。
    “此言当真?”姚广孝有点难以置信。
    他虽然举荐,但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真要说启用燕王,恐怕也得等朱允熞正式登基称帝之后。
    姚广孝在此时举荐,是希望先在他心里挂一个号,等到他将来继承大统,便将燕王从北平召回来京师。
    如此一来,也彻底断绝朱棣心中最后一点造反称帝的念头。
    毕竟,姚广孝很清楚,朱棣若是造反,绝不是朱允熞的对手。
    可对方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曾经侍奉过的旧主,他不愿意对方走向不归路。
    尽管朱棣应该是聪明人,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姚广孝也想更多上一层保险。
    “孤岂会说笑?”朱允熞笑道:“你放心,孤有八、九成的把握,能说服皇爷爷。”
    两人说话间,徐妙锦从外头走了进来。
    “参见太孙殿下。”
    她上前行礼。
    自从那日老朱与她谈话之后,徐妙锦反倒变得守礼讲规矩了不少。
    不再那般活泼,反而有了几分大家闺秀的样子。
    朱允熞看了她一眼:“可是我二哥朱允炆和常茂有什么动静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当我和竹马联姻以〕〔老赵与表儿媳妇孙〕〔独占糙汉1.v1书香〕〔蛇夫〕〔人在斗罗写日记,〕〔主攻穿越古代科举〕〔重生八零:空间商〕〔网恋需谨慎小说〕〔知乎推荐高质量网〕〔我把女友养成天后〕〔那一夜,她带走了〕〔倾城女仵作〕〔那一天〕〔原神:开局转生大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