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390章 地方吏治焕然一新!休养生息之
    第390章  地方吏治焕然一新!休养生息之策!
    这个杨荣是谁?怎么突然间就冒出来了?
    还一跃直接坐上了百姓监督司主管的位置!要知道,这个位置虽然不算是位高权重,但却绝对是朱允熞心腹才能待的位置!
    之前杨士奇也就算了。
    毕竟是朱允熞一手提拔出来的,可现在这个杨荣又是什么来头?
    朝中大臣仔细思考。
    好一阵才反应过来这个杨荣是谁,这不正是今年朝廷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只是当时,这个杨荣虽然颇为出众,但却因为年纪太小,资历又浅,没有被大家重视。
    可现在。
    却一跃成为了百姓监督司主管。
    成为了朱允熞的心腹,自此踏上了仕途之上的快车道。
    上一任百姓监督司的主管杨士奇,可是直接跳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可以说离位极人臣的位置,也没有太遥远的步伐了!
    可杨士奇才不过二十来岁出头!
    但这还不算完。
    只见朱允熞又说道:“之前傅友文的位置,便交由杨溥来担任,辅佐杨士奇管理吏部,整顿吏治。”
    “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什么情况?!
    又是一个姓杨的?!这朝堂之上,姓杨的都快扎堆了!
    难道说姓杨就能得到殿下的青睐?
    已经有不少官员心中都开始想着,自己要不要也去把自己的姓给改成杨姓了……可他们又怎么知道,朱允熞乃是从后世而来,知道三杨的大名,知道未来的治世能臣。
    在此刻就开始培养起来了。
    杨士奇经过此前澄城县一事之后,已经于监牢之中悟道,心性大进。
    已经可堪重任。
    而其他两人则是还依旧稚嫩,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够各自担任重要职务,所以朱允熞将两人分别放在百姓监督司主管和吏部侍郎的位置上磨练一番。
    假以时日,必然可堪重用!
    下方。
    百官心中一阵嘀咕,想不明白为何殿下这么看重姓杨的年轻人,但无论如何,大家至少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殿下极为重视百姓。
    这一点,从朱允熞将杨士奇放在百姓监督司。
    而随后又将杨士奇升到了吏部尚书就可以看出朱允熞的喜好,重视民生,有明君之相!
    一念至此。
    不少官员就连背都忍不住挺直了几分,跟着一个相当明君的皇帝虽然很累,可若是做出一番功绩,同样能换来名垂青史的赞誉。
    更是能够让子孙后代都享福。
    可比当贪官要来得好太多,只是却更为考验官员的能力。
    当今殿下,对待贪官的手段十分血腥。
    而对忠臣、干臣,则是不吝赏赐,甚至多次破格封赏,这显然是传递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要是朝中的百官连这都领会不到,那简直是半辈子白活了!
    “看来……咱们也得想办法做一个好官才行。”
    一些奸猾、心思活泛的官员已经开始领会了朱允熞的精神。
    打算从明日起就当一个好官。
    如此一来,必然能够讨好太孙殿下,获得提拔。
    而就在这一进一出,潜移默化之间,大明的吏治陡然就清澈了不少,许多人的歪心思都往心底藏了藏,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是一副清高到不行的样子。
    在说完人事的任命之后。
    朱允熞又开始说起另外一件事。
    大明连续几年一来,多次征战,各地基建,已经用尽了大明之人力、物力,朱允熞此次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一行,方才发觉,原来大明的人力、物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充沛。
    若是再这么下去。
    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重蹈隋朝的覆辙。
    尽管只是那么一丝的可能,但朱允熞也不愿意见到,反正他还年轻,不到十岁的年纪完全可以等待,所谓潜龙在渊,为了腾飞九天之日,朱允熞愿意花一段时间去等待。
    洪武朝,本就是在杀伐之中建立起来。
    当年北地被打的一片荒凉,老朱终其一生,都在调人口往北边,去修复北边大地的满目疮痍。
    而除此之外,洪武朝的战争其实一直没停下来过。
    老百姓真正过好日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大明真正的人口大爆发,还是得等到永乐之后去了,毕竟虽说朱棣成日里在北边浪,但好歹有一个太子朱高炽监国。
    帮他处理政务,恢复民力,紧抓财政。
    这才让朱棣有了整日在北边打仗的资本。
    但现在才不过是洪武年间,甚至连建文时期都没到,大明可用的人力物力,当真是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就连开垦荒地,都成了一个麻烦。
    更何谈,将更多的人力化作劳力,去工厂打工或者成为基建的劳工呢?
    所以朱允熞这些时日的思路已经转变。
    不再想着图快,而是稳固当前的局面,好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奉行黄老之学、无为之治,让大明蓬勃发展一段时间。
    还富于民。
    在与此同时,也给大明的百姓造孩子的时间。
    多多生孩子,扩张人口。
    毕竟大明帝国疆域辽阔,区区几千万人,甚至都不足以满足华夏大地的需求,又哪儿来的内在需求去追逐海上的霸权?
    于是朱允熞直接宣布道:
    “前些时日,孤巡视陕西有感。”
    “大明之百姓,过得还是有些太苦了,自大明建国二十余年以来,虽朝堂稳定,百姓安定。”
    “但百姓能够享受到的却还是不足。”
    “虽国道尚未完成,水利也没能毕其功于一役,却也不能再苦了百姓。”
    “大明之政,当是仁政。”
    “于是孤打算奉行黄老之策,无为之治,修养生息数年,待大明恢复蓬勃生机之时。”
    “再行开拓之事。”
    当即。
    朝中未免再度一片哗然,不少朝臣正准备大展身手,却听到朱允熞说要休养生息,恢复大明国力。
    顿时不由感到心中一阵困苦。
    错过了时机,这接下来几年之内,怕是再没有什么能够施展的机会。
    只能固收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如此又怎么出彩?
    又怎么惹得朱允熞的关注?又怎么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地位?
    但太孙殿下既然直接宣布了此事。
    那就代表着此事根本没得商量,而且朝中有识之士也纷纷理解太孙殿下的所作所为,因为当今的大明,其实就在悬崖边上。
    现在回头,反倒是上佳之选。
    一味固执的在悬崖边上走下去,倒未必真的会出事,可风险的的确确会增加许多。
    若是论对大明的了解,只怕就算是朱允熞都没有他们对大明了解深厚。
    大明的国力,其实一直在一个勉强维持平衡的边界线上,北地开荒需要人手,北地打仗需要人手,西南边维稳需要人手,倭国运输、看守需要人手。
    而工厂、国道、水利、金陵长江大桥,又有哪一个不需要人手?
    可大明的人口,就连自己南边的地都还未必能够耕种的过来!
    近些年来,大明的粮食总产量都是逐年上升的,其原因就是因为大明其实连耕地都没有完善的利用完。
    <div  class="contentadv">        还有不少地界是处于一片荒芜之中。
    在几十年前接连的战乱之中,被打成了一片白地。
    足足二十余年过去了,也没能完全的整顿回来。
    人口,也没能恢复。
    要知道,宋朝末年时期,人口约莫就有一亿左右了,元朝几十年,外加后面各地起义军战乱不休,到了建立大明的时候,人口也就不过五千万左右。
    一直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方才恢复到了六千多万,不到七千万。
    而这部分人,又大多集中在南方,北边依旧是赤地一片,所以太孙殿下的决策绝对是英明无比的。
    朝中大臣根本不会反对。
    而且操劳的日子过多了,总会想要过一些轻松点的日子。
    好不容易大明的国力日渐昌盛。
    大臣们也都想要过几天安生日子,好好享受享受。
    尽管出发点不尽相同,但这一次朱允熞和大臣们的想法,却不约而同,都想要停下来安歇一阵。
    只不过朱允熞想法的根源。
    却是奋六世之余烈,暂时的停下,实则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为大明积累底蕴。
    但不管如何,此事却是推行了下去。
    ………
    阳山。
    自陕西回来之后。
    朱允熞还未曾来过阳山,而这一次终于处理完了大部分事情,朱允熞也总算是得了空闲。
    来找老朱禀报最近的大明事务。
    毕竟老朱可还是大明的皇帝陛下,若是什么事都不和老朱说,就自己一个人独断乾纲。
    未免显得太人走茶凉了一些。
    失了一分人情味,同时更是让老朱心中不免会难受一些,尽管这对朱允熞的太孙之位不会有任何影响。
    但朱允熞还是不想让这位已经失去了好几个寄予厚望的儿子。
    以及孙子的老人家再度失望。
    无论老朱的一生功过,自然有后人去评说,作为老朱的皇孙,朱允熞现在该做的就是在老朱有生之年多陪陪他。
    “皇爷爷,陕西之事,便是如此。”
    阳山之上。
    朱允熞先是同老朱讲了陕西一行发生的诸多事情。
    引得老朱阵阵喝彩。
    “好!不愧是咱的孙子!杀伐果断,有咱的风采!”
    “对这些贪官,凌迟都算是便宜他们了!”
    老朱对于贪官的厌恶,几乎是不言而喻。
    但随后。
    老朱却忍不住叹了口气。
    说道:“唉,就是可惜了又一位老兄弟,不得不以他的人头,震慑百官。”
    “否则,熞儿你此次陕西之行,未免就废了大半。”
    当查到陕西这些贪官朝中的保护伞是傅友文时,那么傅友德便不得不死了,因为谁都知道,傅友文是靠了谁的面子,才有底气当这些贪官的保护伞。
    若是傅友德不死。
    日后那些贪官有样学样,找到同样地位尊崇的开国功臣当靠山。
    届时,朱允熞是杀还是不杀?
    并且傅友德不死,岂不是说明在朱允熞心中,百姓的死活根本没有权贵重要?
    无疑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朱允熞给百官灌输的勤政爱民思想。
    对朱允熞将来统治大明不利。
    所以不管是谁,到了这一步,他就必须得死!
    好在,傅友德足够聪明,没有让朱允熞太过为难,只是牺牲了自己,便换取了全家的荣华富贵。
    朱允熞还会记挂着他的死,照拂一下他的家人。
    在说完陕西之行后,朱允熞又聊起了自己打算休养生息的想法。
    老朱当即一拍大腿。
    赞叹道:“本以为熞儿你不懂得收手,还需要咱来提醒你。”
    “没想到,你竟然能悟出这一层。”
    “这些年来,大明南征北伐,方才有了如此宽广的疆域,但为了北方这片地,大明却也着实付出了太多!”
    “大明国力虽然蒸蒸日上。”
    “可在这紧要关头,选择停下来歇息一阵,或许比勉强发出政令。”
    “带着疲惫不堪的大明走下去,要好得太多。”
    说到此处。
    老朱便忍不住想到,自己死去的大儿子朱标。
    虽然名义上是太子。
    可实际上,在老朱后面的时期,朱标监国同样是代行皇权,各个事项都处理得非常好。
    若不是陕西巡抚一行,感染上了重病身亡。
    应当也会选择让大明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好让大明国力发展到鼎盛。
    此乃明君之选。
    为什么老朱从未考虑过最像自己的朱棣来继承皇位?有一点很重要,便是老朱知道,如果朱棣来当皇帝,绝对是一个忍不住折腾的主!
    而事实上,朱棣也的确如此。
    作为皇帝不安稳坐在朝堂,却成日往北边战场上跑。
    封狼居胥的皇帝,朱棣绝对是头一个,更是历史上的独一个!
    可这样做却也有不少坏处。
    至少大明的国力,在他这几十年中,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发展,因为以大明的潜力,在这几十年中,应当是有更好发展空间的。
    甚至如果不是生了个好儿子,有朱高炽在朝中掌管大局。
    说不定这大明还真有可能被朱棣折腾的破产。
    永乐盛世,文治武功的确不凡,但要说在经济上嘛,却根本没有正常的发展,得在永乐之后才缓缓达到鼎盛。
    但到了哪个时候……
    大明也就开始随之由盛转衰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当我和竹马联姻以〕〔老赵与表儿媳妇孙〕〔独占糙汉1.v1书香〕〔蛇夫〕〔主攻穿越古代科举〕〔人在斗罗写日记,〕〔重生八零:空间商〕〔网恋需谨慎小说〕〔知乎推荐高质量网〕〔我把女友养成天后〕〔倾城女仵作〕〔那一夜,她带走了〕〔那一天〕〔原神:开局转生大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