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自首〕〔破案需要我这样的〕〔联盟:我真不是绝〕〔坏女孩〕〔微醺玫瑰〕〔分手后,豪门掌权〕〔快穿之都是我的踏〕〔七零嫁糙汉:知青〕〔落入他的圈套〕〔诸神殿〕〔虐文女主忙抓鬼〕〔玩大了:七零知青〕〔重生!穿到渣爹以〕〔山村桃运傻医〕〔首席继承人陈平〕〔陆七权奕珩〕〔韩飞李斐雪是哪部〕〔在偏执傅少身边尽〕〔全球降临:诸天争〕〔乡村神农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第269章 说什么鬼话?
    休息室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怔怔地看着那群年轻人,朝气蓬勃,自信且骄傲。

    孟副总甚至生出一种荒诞的错觉:他已经老了,完全跟不上这些年轻人的节奏了。

    是的,尽管齐磊已经打了预防针,说这是学传播的人的通病,喜欢顺着一条线深挖到底。

    可是,孟副总还是无法接受,从转基因大豆到国内大豆,从国内大豆到东北黑土地营销的这条线。

    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小齐总!”孟副总不再惊讶,也不再失态,平静地看着齐磊,轻声发问,“能给我讲一讲这里面的逻辑吗?”

    这次,不是好奇心作祟,单纯的只是虚心请教。

    他是真的服了。

    他觉得,这样的思维方式才是他最缺少的。

    齐磊尴尬一笑,你要是一惊一乍的还好说,我装装十三,也符合无敌流的设定不是?突然变得这么诚恳,有点接受不了呢?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传播学上一层一层往上扒啊!”

    想了想,“你就把这看成是传统的营销,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就行了。”

    “如果我们是消费者,如果我们日常消费大豆制品,那我们天然的就希望可以买到非转基因大豆吧?”

    “买到了非转基因大豆,我们又要看产地。”

    “看了产地,又要有好奇心追究,为什么这个产地的大豆好?”

    “其实,就是利用消费者这种天然的求知欲和倾向性,来定位营销。”

    “一步一步,将价值附加到黑土地上。”

    这个问题,其实在从京城回东北的路上,齐磊就在思考了。

    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家乡从根本上走出颓势,摆脱困境?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农业。这既不违背国家发展的大方向,又不违背自然规律。

    他早就说过了,让东北去和沿海城市拼贸易,拼高科技,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齐磊的探索方向一直是农业和农副业。

    羽绒服产业就是这样的思路,现在也是。

    但是问题来了,农业又要怎么突围呢?

    正如孟副总所说,单一的农产品、优秀的农作物种子品种,是无法让整个东北摆脱困境的。

    那就只能再往深挖,利用东北的天然优势——土地!

    其实很多人也不是想不到这一点,只是缺少行动依据。

    尤其是这个年代的人,你要是和东北老乡说你脚下的土地多么多么好,绝无仅有,他们也顶多就是笑一笑,骄傲一下,最多点头认同这是块宝地。

    可如果让他们去做,把黑土地充分利用起来,那几乎就没有人有这个能力了。

    而齐磊和雏鹰班恰恰具备这样的能力。

    再说直白一点,齐磊的最终方案,就是把整个东北平原看成是一个品牌。他要做的,就是树立一个国际名牌。

    像这种营销地域品牌的案例其实很多,后世就可以列举出一大堆。

    很多我们认为是产品优秀的东西,其实营销的是产地,是产地优势,而不是商品优势。

    就比如,南美的咖啡豆。

    全世界都认为南美盛产咖啡豆,只有那里的咖啡豆最好。

    可实际上,我们云南的咖啡豆品质一点也不比南美咖啡差,甚至更高。

    比如,日本和牛。也很少有人知道,龙江省也产和牛,而且品质一点不差。

    再比如,都追捧澳洲的牛羊肉和奶制品,这甚至是牛羊食品和奶制品的金字招牌。

    可是稍有了解就知道,内蒙的草原牛羊、宁夏滩羊、祁连山百草羊、xj的大尾羊,都是很能打的。

    再再再比如,波尔多红酒、意大利的葡萄醋等等。

    这些案例,看似营销的是商品,其实是产地。出了那片产地,无论是销量、品牌、还是附加值,都会大大缩水。

    不得不说,这一点玩得最好的是日本。

    不光是和牛、山葵、牡蛎等等,他们玩的都是产地营销。

    当然,国内也有,但不是刻意营销,而是天然形成的。

    最著名的就是——阳澄湖大闸蟹。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东北,为此齐磊思考了很长时间,他认为,东北是具备营销条件的。

    首先,时机对了。

    他可以借转基因大豆营销国产大豆,又可以借国产大豆来营销东北黑土地。

    其次,也具备一些天然的农产品品牌,可以成为佐证和助力。

    比如尚北大米、响水大米、盘锦大米、丹东草莓等等等等。

    而且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宣传东北黑土地,日韩会帮助我们来宣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最早开始利用东北黑土地进行高端农业、高附加值耕种的,其实就是日韩。

    从九十年代开始,日韩的一些农产品企业就在东北进行商业运作了。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吃过那种甜玉米吧?小棒的,比东北原产的粘玉米甜度还要高。

    这个品种,就是日本人先在东北种的。他们雇佣东北农户进行种植,九几年的时候,价格就能达到一支鲜玉米棒一块钱。

    要知道,那时候,一公斤干玉米的价格也才几毛钱。

    他们就是让农户专门种这种玉米,收获之后直接运回日本。

    再比如,东北的山野菜、菌类、药材等等,有些品种中国人是不吃不用的,都是专销日韩。

    说句不夸张的,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这个阶段,日韩比我们国内更认可东北黑土地的价值。

    这些都可以做为宣传的助力。

    最后,还是地理因素。

    世界三大黑土地,尤其是在其它两块黑土地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就更有卖点了。

    再加上,无论是乌克兰平原,还是密西西比河平原,都是大农业为主,订制型农业不太好展开。

    那东北平原的自然资源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齐磊:“我们只要把这片土地营销出去,在全世界树立起一块高端农业品牌。再配合绿色农业、环保理念,只要贴着中国东北标签的农产品,就代表高端产品!”

    众人面面相觑,说实话,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不过谁也没往这方面想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帝王受龙椅含玉势〕〔叶蓁墨千寒〕〔十大催泪治愈的小〕〔演员没有假期〕〔A内腔标记成结〕〔跪下,我的霸气老〕〔斗罗:开局签到先〕〔拯救地球从无限洗〕〔小青梅她有点难追〕〔水深火热by阿司匹〕〔重生毒女谋天下〕〔夫人嫁到〕〔四合院开局穿越成〕〔出不去  回不来〕〔怎么没有战斗过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