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更新: 〔反派:我的弟弟是〕〔乡村神农〕〔我,区区扎纸匠,〕〔黄仙讨封,我告诉〕〔亮剑:让你发展,〕〔少年歌行:青城道〕〔万界神王:从召唤〕〔大秦教祖龙抡语暴〕〔穿书之没人能比我〕〔拒绝洗白后,修真〕〔被扔狼山,她靠驭〕〔抄家前,医妃搬空〕〔带种田系统嫁病娇〕〔财阀大佬,您的夫〕〔顶流穿书后,黑莲〕〔楚爷,夫人又上热〕〔女扮男装出逃后,〕〔带着空间穿七零,〕〔重回七零:强扭的〕〔七零空间:糙汉的
金牌大风      小说目录      搜索
新顺1730 终章 九三年(九)
    法国要乱,且大乱。“礼崩乐坏”,法国旧制度就是法国旧时代的礼乐,旧时代已经不可挽救,一定会出大事的。

    这,就是抬着刘玉棺椁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的大顺使节团,在从北美抵达欧洲逗留了一段时间后,得出了结论。

    法国不是整个西欧,正如,大顺不是整个东亚。

    法国若乱,整个西欧必将乱成一锅粥;正如,大顺若乱,整个东亚必将乱成一锅粥。

    这对大顺每年对大西洋贸易区的上亿两贸易额来说,绝对是个至暗的结论。

    …………

    几个月后。

    印度。

    苏拉特。

    不久前,大顺炮舰开炮镇压古吉拉特纺纱人大起义的烟尘,还没有彻底消散。

    正所谓,一座城市的命运,既要……又要……。

    这座在塔皮河河口的城市,在历史进程上,走了一条和原本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

    简而言之,他旁边的孟买,因为种种历史因素和欧洲殖民因素,大顺并没有选择将孟买作为大顺在印度西北的统治中心。毕竟,大顺面对着数万在葡萄牙统治下、以及在葡萄牙把孟买作为嫁妆送出去英国仁统治下的城市,着实不好管理。

    既不好管理,那大顺就选择了塔皮河另一侧的港口,苏拉特,来取代孟买的位置。

    至于孟买在大顺打赢了一战之后,发生了什么,那就不太好说了。

    事实上,苏拉特对于大顺并不陌生。

    早在一战之前,苏拉特这里的印度人,就经历过大顺睡醒的“历史进程”了。

    大顺下南洋,用军舰夺取了商业霸权,使得南洋的棉布市场不再用荷兰人倒腾的苏拉特棉布,而是用松苏棉布。

    苏拉特就已经经历过一次“历史进程”了。

    一战之后,大顺击败了英国的3000军队,在印度获得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鉴于孟买的特殊性,大顺选择了“扬州方案”,即让孟买遭受大顺废漕运走海运一样的扬州命运,将印度西北的贸易中心和统治中心定位在了苏拉特。

    正所谓,其兴因此、其衰亦因此。

    在繁荣发展了二三十年后,又因为一件“小”事,苏拉特的命运再度被历史进程所影响。

    这一次的历史进程,叫“走锭精纺机”。

    不久前发生的起义,正因此物。或者说,这是一个几十年前从大顺决议在印度弄棉花开始,就注定的历史进程。

    事实上,载着刘玉灵柩的舰队,要不是因为一场忽如其来的风暴,是决计不肯在苏拉特逗留的。

    毕竟,刘玉的名声,在苏拉特和在巴黎,完全不一样。

    在巴黎,固然有人骂、但也有人会来灵柩旁献上鲜花和哭泣。

    而在苏拉特,只怕是……不抓两团屎扔棺材上,那都算是当地人比较有“素质”了。

    刘玉倒是没亲手拉苏拉特杀过人。

    但他当初下南洋重整南洋棉布供应体系、打一战、定政策、以及铺开纺纱业又忽然摧毁,这一系列举动,在古吉拉特因此而死的人,不下二三十万。

    除此之外,还有个特殊的“历史遗留因素”,也即英国殖民和大顺殖民的区别。

    这里的区别,不是什么道德、制度、文化、法律什么的区别。

    而是最基本的东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战之前。

    英国是个棉布进口国。

    而大顺打赢一战,甚至说在打赢一战之前,大顺就是个棉布出口国。

    这,才是这里的人、尤其是一些被英国殖民统治过的人,对刘玉如此恨的根本原因。

    是的,某种程度上,大顺打赢了一战,直接导致了古吉拉特以对外出口为主的棉纺织业,彻底崩溃。

    织布行业完蛋,只剩下了棉花种植业和纺纱业。

    对这里的一些织布为生的手工业者而言,他们当然没经历过历史上真正统治印度后的惨状。

    而大顺,或者说刘玉的政策,之前偏偏又是“倒逼英国东印度公司开拓印度,施加压力让东印度公司如芒在背认为随时可能失去中国的货源,从而迫使英法在印度冲突加剧,进而借刀杀人让英国驱赶法国,然后大顺再以法国盟友的身份参战”的路线。

    这使得一战之前,英国在古吉拉特地区的进口量,大增。

    或许可以这么说。

    一些织布为生的古吉拉特的织布工匠看来:这大英国不见得好啊。可到了大顺,我却挨了饿。

    无需讳言,这是事实。

    后世有人,为了鼓吹西方的发达,给出过这样一个数据。

    说,从1794年,到181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纺织品,暴增了696倍!

    只看这个数字,不求真相的人,一定会觉得:哇,西方真的好发达的,在1年工业就全面碾压东方了!

    这个数据,没错。

    可以说,非常的正确。

    但是,这个数据,就是标准的“说话说一半”。

    历史上,1794年到181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是不是暴增了696倍?

    是的,一点没错。

    但是,很可能,这个数据,他没告诉你,1794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的价值是多少。

    那么1794年,也即是传说中马嘎尔尼访华的那几年,英国销往印度的棉纺织品价值是多少呢?

    156英镑。500两库平银。

    是的,你没看错。

    156的后面,既没有,也没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热门小说: 〔大团圆结2亲情会闪〕〔帝王受龙椅含玉势〕〔李二重生之天下无〕〔佛系大佬穿成炮灰〕〔老赵与表儿媳妇孙〕〔我在华娱那些年〕〔公翁的大龟挺进秀〕〔长生仙途:育妖养〕〔当我和竹马联姻以〕〔蛇夫〕〔那一夜,她带走了〕〔团宠小哭包,她被〕〔欢喜:开局寄宿童〕〔美女世界〕〔农村女婿
  sitemap